β受体阻滞剂还会减慢心率。那心率控制在多少为好?一般安静状态下60次/分左右。注意,不是夜间睡眠时的最低心率哦!
二、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普利”或“沙坦”类药物
“普利”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沙坦”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药物,大家都很熟悉,是临床常用的降压药(
一线五类降压药,我们一起看一看(1),一线五类降压药,我们一起看一看(2))。但是,在这里,对于心肌梗死后患者、心衰患者,用这两类药物的目的不是为了降压,而是为了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刺激心肌重构的作用。

这个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不仅肾脏有(产生的物质进入血液循环),心脏、血管里都有。尤其在心脏,心肌细胞自己就会产生血管紧张素这些物质,会对自身的心肌细胞起作用,而且心肌梗死、心衰后就产生得更多。所以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患者都需要用“普利”或“沙坦”类药物来抗心肌重构治疗。这样来减少细胞间基质的增生、抑制心肌细胞的肥大,控制心脏的扩大,保护心脏的正常功能,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心肌梗死后会修复“重构”,可医生却说要抗“心肌重构”治疗)。

这两类药物, “普利”类药物(像卡托普利、 依那普利、 贝那普利、福辛普利 、雷米普利、 培哚普利、 西拉普利、赖诺普利,等等,等等)的作用,被认为是这类药物所共有的(类效应),也就是说,选哪一种都行;而“沙坦”类药物中,缬沙坦、氯沙坦、坎地沙坦、替米沙坦等药物做过有关心脏病人(心肌梗死、心衰、冠心病)的临床研究,证实对患者有益,因此选这几种更佳。
同样,由于这两大类药物都有降低血压的作用,而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减低,也会使血压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所以,起始用药的时候要根据血压水平,小剂量起始,逐渐增加剂量,最终达到患者可以耐受的剂量。

以前,医学界关于这两大类药物在用药的顺序上谁先谁后还有过争议。其实谁先谁后都没关系。只是由于β受体阻滞剂、“普利”或“沙坦”类药物都具有降压作用,而心肌梗死患者又常常伴有低血压,导致临床用药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先选择一种药物,小剂量起始,待患者适应了再加用另一种药物,以后交替增加剂量。
由于药物对血压、心率、心功能的影响,用药过程中要注意监测病人的血压、心率,观察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