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为省人工改用AI,如今要额外花钱请人来纠错
为省人工成本用AI,结果花数倍请人返工修错。
为了节省人工成本,不少企业一头扎进AI的怀抱,如今却不得不花大价钱请人修复AI带来的烂摊子。
据BBC报道,现在有一类新兴行当正悄然兴起:专门替AI“擦屁股”的文案和程序员。而那些擅长这项工作的人,正趁机赚得盆满钵满。
美国产品营销经理Sarah Skidd就表示,她并不担心会被AI取代。过去一段时间的亲身经历告诉她,相反,她的任务越来越多是清理AI制造的混乱。
今年年初,一家代理公司急匆匆找到她,说要重新撰写一份客户文案。原本为了节省预算,他们让某个AI聊天机器人来写稿,但效果实在不堪入目。Skidd形容那份AI产出的文案“极其基础,毫无吸引力”。
“它本该能激发兴趣、促进销售,”Skidd说,“可实际上,它平淡无奇。”
她接手之后发现,问题远不止于润色修改,而是需要彻底重写。整整花了她20个小时,从头开始构思和写作。按照她每小时100美元的收费标准,这次返工最终让客户掏了2000美元。而如果一开始就找人类来写,花费可能还不及一半。
这并非个例。过去几年里,大批企业裁掉员工,转而追逐AI热潮,现在却遭遇意料之外的反噬。
Sophie Warner是英国数字营销机构Create Designs的联合创始人。她对BBC说,自己最近接到的客户请求越来越多是为了解决AI搞砸的事情。
“以前客户找我们,是因为网站出问题或想加个新功能,”她说,“现在他们先去问ChatGPT。”
结果呢?某客户因为一个小小的代码问题导致网站瘫痪三天,不得不花近500美元请Create Designs来修复。而原本如果由人工操作,只需要15分钟就能搞定。
Warner透露,她们往往还得额外收取“问题调查费”,因为客户不好意思承认是自己用了AI出了岔子。“比起一开始就找专业人员,事后修补不仅更费时,还更费钱。”
尽管她们都从AI的错误中获利,但Skidd和Warner都表示,AI永远无法真正替代专业技能带来的判断和经验。
Warner直言,AI虽然看起来快速又便宜,却无法理解品牌个性、目标受众或设计转化逻辑等关键要素。“它无法替代人类专家对背景和语境的把握,而这正是我们这个行业真正的价值所在。”
Skidd则对自己的职业前景充满信心。
“也许我有点天真,”她笑着说,“但我相信,只要你足够优秀,就不用担心被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