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掉App吧,改用网站更安全
公司为何执着推销手机App?从Reddit到本地餐厅,App背后藏着对用户数据的渴望。浏览器功能强大却受限,App则能深入设备,获取联系人、位置等隐私信息,值得我们警惕。
2010年代,移动互联网如西部淘金热般火热。“移动优先”成为热词,从社交巨头到街角披萨店,个个催你下载他们的App。那股热潮席卷全球,仿佛不上App就落伍了。然而,那些App往往平庸,功能远不及网站。如今到了2025年,这股热潮虽未完全消退,却变得更执着。打开Reddit、LinkedIn或Pinterest的网页版,屏幕上总会弹出“下载App”的提示,巧妙地诱导你点击,甚至让你觉得不下载就是逆流而行。
为什么公司如此渴望你用App?答案很简单:数据,以及对设备的更深控制。想象一下,浏览器能获取什么?除非你主动上传信息,或网站有严重漏洞,浏览器对手机深层功能的访问非常有限。而App则不同,它像一个潜入你手机的探子。一旦安装并使用某功能,App会请求各种权限。谁会逐条细读那些权限提示?多数人只是点“允许”,急于进入下一步。
这一简单的动作,却可能让公司获得一座信息宝库。想在App上找朋友?它可能要求访问你的联系人,瞬间上传你的社交网络。开启定位功能?GPS和加速计会精确追踪你的行踪,分析你的行为模式。相比之下,网站定位粗糙且需每次授权。有的App甚至能访问麦克风,录下音频,或检测你手机上安装的其他应用,拼凑出你的兴趣画像。这些数据收集,浏览器几乎无法做到。
现代浏览器已非常强大,能播放音视频,支持WebGL高级图形,甚至连接USB设备。许多公司并未充分利用浏览器的潜力,他们推App的真正动机,往往是为了更深入地窥探你的隐私。便利的代价是什么?App提供的“便捷”往往以牺牲隐私为代价。你可能不在意数据泄露,但信息一旦流出,收回来几乎不可能。尽管GDPR等法规要求公司删除数据,但已卖给第三方的信息呢?谁能保证它们被彻底清除?
下次看到“下载App”的提示,不妨停下来想想:App真能提供浏览器给不了的功能吗?对我来说,答案往往是否定的。我选择坚持用网页版,享受足够的功能,同时守住隐私的底线。毕竟,谁愿意口袋里揣着一个无形的数字间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