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警告:基孔肯亚病毒或引发全球疫情
基孔肯亚病毒病毒已席卷印度洋岛屿,欧洲出现输入病例,需紧急防控。
基孔肯亚病毒,一种由蚊子传播的病毒,正悄然威胁全球。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发出警告,2025年初,留尼汪、毛里求斯等地已爆发大规模疫情,留尼汪岛约三分之一人口感染。这让人联想到20年前那场席卷印度洋、波及近50万人的疫情。世卫组织的Diana Rojas Alvarez在日内瓦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病毒传播模式与当年如出一辙,令人担忧。
这种病毒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咬人后引发高烧和剧烈的关节疼痛,症状严重到让人行动困难,有时甚至致命。全球119个国家已报告病例,56亿人面临风险。Rojas Alvarez指出,病毒正向马达加斯加、索马里、肯尼亚及南亚扩散,欧洲的法国和意大利也出现了输入病例和本地传播迹象。
为什么基孔肯亚如此难以应对?它的症状与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相似,诊断起来颇具挑战。世卫组织强调,病毒在缺乏免疫力的地区传播极快,可能感染多达四分之三的人口。虽然死亡率低于1%,但在大规模疫情中,千余人可能因此丧生。Rojas Alvarez呼吁各国及早准备,加强检测和防控能力,避免重蹈覆辙。
气候变化加剧了危机。白纹伊蚊,俗称“虎蚊”,因全球变暖向北方扩散,增加了病毒传播范围。这种蚊子喜欢在清晨和黄昏活动,桶罐积水是它们的滋生地。世卫组织建议使用驱蚊剂、清理积水容器,减少蚊虫繁殖。
面对病毒的全球威胁,世卫组织敲响警钟:行动刻不容缓。各国需迅速响应,强化公共卫生措施,才能阻止这场潜在的健康危机席卷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