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网络热点

睡意从何而来?一切指向线粒体

常驻编辑 网络热点 2025-08-01

最新研究揭示,睡眠的本质动因可能正是大脑线粒体的“疲惫求援”。0P7拜客生活常识网

最近读到的一篇论文让我颇受震撼,它直指一个看似早该搞清楚的问题:人为什么会感到“疲惫想睡”?这个问题表面上简单,但在生物化学层面却始终未能定论。我们已知细胞在困倦时会发生许多变化,但这些变化究竟是导致困倦的信号,还是身体已经想睡觉之后出现的后果?这就像生物医学中常见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困局。比如,淀粉样蛋白沉积究竟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成因,还是这场疾病的结果?这个问题至今仍未有定论。0P7拜客生活常识网

研究人员多年来用果蝇做实验,发现大脑中的背侧扇形体是调节睡眠的核心区域,尤其是通往该区域的神经元发挥着关键作用。最新的研究聚焦于这些神经元在果蝇被长时间剥夺睡眠后的变化,通过单细胞分析,科学家发现有122种基因转录水平显著升高,尤其集中在两个方面:线粒体功能与突触传导。0P7拜客生活常识网

这恰好与先前关于线粒体活动与睡眠关系的发现相呼应。进一步观察发现,随着睡眠剥夺时间的延长,神经细胞中出现越来越多线粒体断裂、线粒体自噬的迹象,甚至能观察到线粒体与内质网接触的现象——研究认为这是细胞为了更换被活性氧损伤的脂质而主动“补货”的一种机制。0P7拜客生活常识网

研究还进行了多项实验,直接干预线粒体中的电子传递过程,结果显示这与神经元诱导睡眠的能力密切相关。在线粒体持续运转的状态下,睡眠被剥夺后细胞出现了更多线粒体的裂解与回收迹象,各种调整手段都指向一个结论:诱发睡眠需求的根源,可能正是线粒体中多余电子的积累。0P7拜客生活常识网

研究团队提出一种假说:有氧呼吸虽然为生命提供能量,但也带来一个必须付出的代价——大脑线粒体需要休息与修复的时间,而这正是我们必须睡觉的原因。线粒体如果得不到这种“喘息”,神经系统就会无法正常运转。有意思的是,许多患有线粒体功能障碍的人都会报告一种极度的疲劳感,而这种疲劳感,恰恰不是靠“睡一觉”就能缓解的。0P7拜客生活常识网

研究还间接揭示了一个有趣的联系:睡眠和饥饿感本质上都与线粒体能量平衡密切相关。饥饿我们早就知道是身体能量缺乏的表现,如今看来,困倦也是。所有依赖有氧呼吸的生物,似乎都必须在能量补给与线粒体修复之间维持微妙的平衡,尤其是大脑这种对能量和稳定性极度敏感的器官。研究者写道:“电子在呼吸链中的流动,就像沙漏中缓缓流下的沙粒,决定着身体何时必须恢复平衡。”这种诗意的表达,恰好道出了睡眠的本质。0P7拜客生活常识网

当然,睡眠并非只有一个目的。像记忆巩固等功能,可能是在进化过程中逐渐被“搭载”进来的附加值,但作者大胆提出,一个统一的核心机制仍旧存在,那就是线粒体。只要我们依赖氧气呼吸,就永远逃不开睡眠的怀抱。0P7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信息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