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批评,这玩意第二关太难,设计粗糙,毫无游戏性可言,甚至还有可能抄袭了8款游戏。
其实,很多人不懂,羊了个羊这波是站在了脑皮层,谁说它们做的是一款游戏了?
他们明明做的是一款广告播放器,游戏是你看广告的赠品。
仅此而已。
还有人觉得,羊了个羊就算现在你火的如日中天,但是顶多蹦跶不超过一个月,什么合成大西瓜,什么跳一跳,谁能逃得脱这个规律?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羊了个羊的本身就是一个“月抛型”产品?
设计者开始就把账算明白了,但凡能火三天,就全赚回来了,要是能火一个月,那就盆满钵满了家人们。
这款游戏是一个非常典型的“R策略”进化算法:超低质量去撞爆款概率,然后迅速榨干价值变现。
这款游戏从设计开始,就不是让我们玩的,而是来玩我们的。
最近很多人在讨论这款游戏是否构成抄袭。
其实,在你把它当成一款游戏,去讨论它抄没抄的候,你就已经输了。
左边羊了个羊,右边3 tiles,从页面布局、道具功能再到美术风格,别说换皮了,你说这是一款游戏我都信。
这破玩意,它就两关,它也配叫抄袭?它也配叫游戏?
抄作业,只抄答案,过程都懒得写,好地方一概没拿来。
我们且不讲消除类玩法的鼻祖,不去聊纸牌麻将祖玛泡泡龙谁先谁后,问题是这玩意,有任何的可比性吗?
更何况人家也不在乎,毕竟在外皮上,“羊了个羊”是一款只有两关的农场风格主角是羊的三消游戏,基本不会有撞车的可能性。
就算认定抄袭了,市场上也没有对应的机制,让他产生负反馈。
从游戏的角度上来看,它就是个垃圾中的拉只因。
但是,从“广告播放器”的角度来看,我们就不得不佩服这小子,心眼是真的多:
作为一款“小而骚”的产品,它简单甚至有些简陋的设计下,背后藏着的是对互联网流量精准的拿捏。
为啥羊了个羊,从头到尾,总共就两关?
正常游戏设计思路都是难度阶梯式上升,不断增加新颖的玩法和设定,来提高玩家留存率。
但是羊了个羊反其道而行之,既然用户留存,难如登天,换个思路:
老子干脆不留了。
第一关,恭喜你,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四则运算,第二关,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
这已经不叫难度曲线了,这叫难度火箭。
这样看似无厘头的难度飙升,背后其实暗藏着三个目的。
第一,难,是羊羊最大的噱头
这年头,互联网大世界,太正常了没流量啊。
难,本身就可以成为一种噱头。
极少数人才能通关的超高难度,是不是一下子就抓住了你渴望挑战和分享的心巴?
爷,就是冲着这个来哒。
然后你就上套了。
第二,压榨社交价值。
很多人没发现,这游戏开始的道具,根本不咋用看广告,你转发就完了。
让亲朋好友过来砍你一刀,然后,你的社交关系链,就被羊羊轻松榨干。
它获得了病毒式传播和爆发的关键条件。
第三,等到转发的差不多了,该知道的也知道了,它就开始把你当成一个纯粹的“广告肉鸡”。
开始榨取你最后的“广告剩余价值”了。
前前后后,配合的相当有章法。
这款游戏最大的卖点,就是他虽然简单,但是真的难。
玩法很简单,三消就完了,但是第二关,不是人能过的。
它鸡贼的地方,在于它把人玩游戏,变成了游戏玩人。
人家游戏关卡难过,是因为设计精妙,用巧思布置关卡,增加难度,玩家在其中苦思冥想,找到解题思路。
但是,羊羊,就是傻难,堆叠数量,利用随机性来杀你。
这种难度设计是非常低级粗糙的难,是“傻难”,为难而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