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过节,他们会第一个把红旗,挂在微信头像上;也会对北约东扩紧张不安。如果让他们买董宇辉的玉米,除非那玉米吃起来是龙虾味的,否则这件事是很难收场的。
所以辛巴的路数也没错,他那种粗暴的正义,正好对了“家人们”的胃口。如果没有每一次直播的刻意附魔,他也绝不可能做到如今的规模。
表面上,好像辛巴在说董宇辉的玉米卖得贵了。实际上,辛巴分明是在向家人们喊话,咱们家的玉米很便宜,快来买呀!晚了就没啦!
如你所见,这些截然不同的人物,无论是辛巴的正义,还是董宇辉的文化玉米,或者是浙大博士孟伟的苦情经历,其实都是换汤不换药的附魔。红花绿叶白莲藕,三教原来是一家,仅此而已。
(五)我愿这个世上的附魔师,能再多一点
打苦情牌的浙大博士孟伟,虽然被各个平台扒了个底掉,但仍有很多信息闭塞、盲目迷信高学历的人,会不遗余力地支持他。不然的话,他也不会暴涨到10万粉丝了。
辛巴也是如此,虽然之前有过假燕窝、封号整顿等风波,但只要得到一个舞台,他仍然能够再次崛起。因为那个“粗暴正义”的群体很清楚,辛巴就是便宜货的集散地。换个地方,这些货还真就不太好买了。
董宇辉的原理,也是如此,只是他所代表的阶层,和前两个人都不一样罢了。只要这些群体还在,这些拥有附魔光环的博主,也当然会一直存在。
没了孟,也会有张伟李伟,在大扩招的年代,永远不会缺肄业博士。他们每个人的经历,加上自媒体知识的附魔光环,都能吸引来为数不少的粉丝。
同样的道理,没有辛巴,也有张巴李巴;没有董宇辉,也有刘宇辉王宇辉。因为每个黔首待牧,亟待收割的群体一直都在。所以用不了多久,就会有新的收割者出现,从而将那个位置牢牢占住。
权力厌恶真空,商业也是如此。因为每个人都有欲望,有软肋,有偏好。在一个动态流转的社会里,这些人性可促使资源不断流动,从而带来百业兴旺的太平盛世。
而董宇辉也好,辛巴也好,孟伟也好,在这社会血管中,不过只是一些携带氧气的血红蛋白而已,他们的社会功用,其实是差不多的。
只不过,他们身上的附魔看起来,颜色不同,但也仅此而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