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入防沉迷系统,建议禁止明星代言网游,孩子就不会沉迷游戏?
在互联网时代,电子产品得到飞速发展,游戏行业也历经了从端游到页游,再到手游的更迭。移动设备的普及,让人们能够越来越方便快捷的接触到游戏产品,游戏产品的内容和体验双双升级,也让人们越来越沉浸游戏之中,这其中,也不乏一些未成年人。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其中19岁及以下网民约1.64亿人,占比16.6%,10岁以下网民占比3.1%。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超5亿,平均每2个人网民中就有1个人玩网络游戏,玩游戏的未成年人不在少数。

未成年人网瘾问题频现,家长们着急,社会和游戏厂商也对此类问题引起了强烈重视,2005年,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要求国内7家大型网络游戏运营公司预备开发防沉迷系统。

此后,游戏防沉迷的标准与规则越来越完善,游戏大厂也纷纷推出相关的功能和平台。例如腾讯的成长守护平台、网易的家长关爱平台、米哈游的成长关爱平台等等。


2020中国游戏产业年会上,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冯士新表示,防沉迷是游戏行业落实社会责任的集中体现,是游戏管理工作的头等大事。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也对游戏防沉迷提出了明确要求,在2021年6月1日前所有上线运营的游戏须全部接入实名验证系统。

在今年召开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李君也提出建议:禁止明星代言网络游戏,加大网络游戏监管整治力度。
伴随着网络游戏的发展,防沉迷工作将成为家长、社会、厂商未来需要持续关注的事。在相关政策力度不断加强,游戏厂商接入实名认证、人脸识别各种功能的条件下,家长们的关注和态度,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陪伴,让他们看到游戏之外,现实世界的美好,才是防止孩子沉迷游戏的关键!

防沉迷措施都是在控制已经在玩游戏、或者对游戏产生依赖的未成年人,而能从源头把控孩子对游戏依赖性的人还是父母本身,当孩子需要交流、陪伴的时候,家长自己也一味刷抖音、玩游戏,又如何能够引导好孩子呢?
毕竟,防沉迷本就不是一个单纯靠家庭教育或系统限制就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家长、孩子、学校、厂商等多个方面合力完成。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