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我始终没放弃重塑她的游戏审美的愿景,直到《集合啦!动物森友会》发售。其实当初别说是安利她,在“动森”没出之前,就连我都在犹豫要不要入手玩,更没想过安利她了。与如今成功出圈大热的局面不同,“动森”在当初就连如何让人知道它、接受它,都是一个难题。发售前,我看过许多相关的咨询和视频,都在说它的节奏如何慢,设定如何反泛娱乐化,鼓励大家尝试并坚持玩下去,才能真正找到游戏的乐趣等等。没想到,“动森”在发售后居然能成为现象级的游戏,甚至有段子说,从前wow的刷金工作室都纷纷转行刷起了“动森”。
游戏如今发售已经五个月个月了,热度褪去,我也早已不再每天上线。可我媳妇仍然坚持每天上线,挖金币,买衣服,装修房子,乐此不疲。每晚,每当我俩坐在沙发上休息,看着她拿着switch投入地研究着衣服的搭配,我都无比幸福。我会想象,未来我们的孩子也躺在沙发上,拿着switch在“动森”里捡捡贝壳挖挖矿,如果那时,岛上的小伙伴跟他(她)打招呼,说道起我们俩,那一刻我会相信,这是游戏对于我们每位玩家的馈赠。
14 一款有着固定队友一起玩的游戏 :《和平精英》(《绝地求生:刺激战场》)
留学那会儿,晚上正无聊着,润泽跑来跟我和阿杰说:
“吃鸡出手游了!!”
我俩兴意阑珊,但是看着润泽兴奋的脸,我也只能强打精神,下了游戏,放了狠话:
“来!虽然没玩过,好歹看了这么久直播,今晚上不吃鸡不下播!”
结果,那天晚上玩了8局,我们吃了7鸡。
关键在于阿杰,从进入游戏的那一刻起,他仿佛就开了全图雷达和自瞄,外加刷圈挂一样,指挥着我和润泽,钢枪、绕后、跑图、最终吃鸡,甚至有种职业选手的感觉。那一晚过后,我相信的“天赋”这个东西是切实存在的。
自打那之后,手游吃鸡就是我们每晚的必备娱乐环节。直至毕业回国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润泽、阿杰和我,我们三个一直是固定队友,三人四排,无往不利。
关于那时组队吃鸡的故事特别多:比如头三天里我们每人一次,在开局两个队友倒的情况下,单人吃鸡;比如我们决赛圈“诛仙”(杀了外挂/辅助),比如我们多次遇上过主播队,有一次还开着人家的直播把人家杀了......
对抗类的游戏向来不是我热爱的,我更加偏爱单机、故事性游戏性强、非对抗类的游戏。但在阿杰和润泽的带领下,我也有那种想成为高手,不服输的冲动。
我记得大概是第二赛季快结束时,我们相继回国了,在不同的城市,先是为了论文,后又为了工作奔波,渐渐地,上游戏的频率越来越少,我们仨也越来越难凑得齐时间一起组队。那些更新后的花里胡哨的道具、装备,让我快不认识这个游戏了,可我还是固执地在手机里留着它。
我甚至把它之前的名字忘记了,为了写这篇文章,我才又找到当时微信里的开黑群,我问他俩改名之前的名字叫啥来着,润泽回我:“P城钢枪。”
会心一笑。
应该是在某个开黑的夜晚,鏖战间歇,我们出宿舍抽根烟,聊着操作与战术,恍然间不记得是谁抬起头:漫天星河。我们仨就那样抽着烟,看着星空。
有时我甚至觉得,那是我在英国的全部的记忆。
15 投入时间和经历最多的游戏:《Defense of the Ancients》
DOTA, 终于到你了。
打从我决定写这个系列的第一刻起,我就在想,要把你放在哪个位置。其实你几乎配得上榜单里所有正面的位置,无论放在哪里,我都觉得是怠慢了你。
你在我的STEAM账号里的游玩时间已经将近2000小时了——哪怕从《DOTA2》开始,我几乎都在打人机。
在我成长的轨迹里已经算不清你陪伴我多少个小时了。
还记得第一次走进你的世界么?版本号6.41,冰女还是新出的英雄,我用隐刺35分钟裸憋辉耀单杀了对面的光法,他在公屏上打字夸我很厉害,让我教教他。
还记得那次将近90分钟的鏖战么?我的神装炼金打对面的神装死灵法,含恨败北,世界树倒下的那一刻,我和王哥走出网吧抽烟,那晚家乡的雪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