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双线操作,“到家服务”是平台的天下?物管企业能说不吗?
消费者对社区不满因子排序
资料来源:贝壳《2020新居住消费洞察报告》
国内外到家服务模式差异
到家服务可以分为三类:
- 简单劳务型:职业保姆、钟点服务、保洁服务、搬家服务、安装维修等;
- 知识技能型:育婴师、家教、护理师、营养师等;
- 专家管理型:家庭医生、理财师、高级管家等。
欧美工业化和城市化完成的较早,在到家服务兴起之时还没有互联网。欧美简单劳务型到家服务经过多年的市场化竞争,最后形成服务品牌化+连锁经营的模式,如美国的FIRSTSEVICE和SERVICEMASTER,物业管理或者说房屋服务机构占据主导。
而知识技能型和专家管理型的服务从业者,欧美将其职业化,大多为C2C模式,个人品牌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个体执业者服务的区域及客户数量都很有限,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关系稳固,大多是熟人甚至多年的朋友。当然,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影响,这些服务也正在发生一些新的变化。
CIH中国提问
1)提到服务大家都在说要学“海底捞”,除其管理模式外,大家是否留意其人员来源及构成问题?是否人的因素在其中更关键?
2)现有各类平台公司的服务收入中只有不到一半转化为服务人员的收入,并且所有平台皆有“幸存者偏差”的问题(数据强化决策),是否会将到家服务锁死到低层次服务水平上?
3)门内服务的主要矛盾是供需匹配效率问题还是大部分需求因服务产品问题而未能释放?
4)若说终极O2O是中国平台模式和欧美品牌连锁经营模式的结合,58类平台和万科碧桂园等大型物业企业就各有优劣各摄胜场,动态竞争过程中谁将胜出?
5)类似万科睿管家这样对一类人进行品牌化定义是否能成功?在门内服务上可否泛化通用?
6)一专多能,多专多能,同一人员能否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实现在多项服务产品中做到80分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