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性别比例失衡,老龄化和少子化并存
今天(11日)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
全国总人口数量141178万人
近十年,我国人口增速放缓,2010年,我国人口数量为133972万,今年我国人口数量为141178万,十年来,人口增加了七千两百多万。年均增长0.53%。
这比本世纪前十年的增速有所降低,可见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人口增速明显放缓,加上近几年房价等社会因素,人口增速进一步降低。
男女性别比例105.07
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全国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7,也就是说,大约105个男性对应100个女性。
全国男性人口总数为723339956人,占51.24%;女性人口总数为688438768人,占48.76%。全国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34901188人。
在2010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性别比例趋于平衡但仍有优化空间,全国男性比女性多了近三千五百万,也就是说全中国将有超千万男性配偶困难,这个说法虽然不够准确,但它反映的情况却是真实存在的。
这样的性别比例跟封建遗留的重男轻女思想有关,虽然近些年思想解放成果显著,性别比例越来越平衡,但在一些经济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这样的思想仍旧根深蒂固。
人口老龄化
根据此次人口普查结果来看,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6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8.70%,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17.95%,低于正常20%,说明我国进入少子化。
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这里要提醒大家一点,【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少子化】有着本质区别:
老龄化,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少子化,有着复杂的社会因素,是生活压力加大和及时行乐盛行的必然结果。
这两种情况同时发生,说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虽然较往年有所提升,医疗、生活服务有所提升,但青年群体生活压力较大,追求及时行乐,结婚意愿、生育意愿降低。此外,性别矛盾也是原因之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