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时,老黑在篇文章中看到:在2018年,一个人来来回回、反反复复买水泥股,那一年他的收益可能战胜99.99%的投资者。
转眼间,现在已经是2022年了,今年到目前为止,市场的表现与四年前的2018年似曾相识。
怀揣着历史是否能重复上演的疑问,老黑打开了水泥行业龙头:海螺水泥的年报!

一、了解公司
谈到海螺水泥,就离不开:郭文叁!作为执掌海螺水泥20多年的灵魂人物,郭董1978年从上海同济大学建筑材料系毕业,两年后加入海螺水泥的前身:宁国水泥,于1993年成为厂长。
90年代,中国水泥行业处在群雄割据的时代,郭董提出了“跨区域扩张”、“内延扩张”和发展“T字型”战略。
跨区域扩张讲的是,宁国水泥厂先后通过沿江、沿海、沿铁路收购、兼并了14个中小型水泥企业,比如95年并购了铜陵水泥厂,97年并购了芜湖市白马山水泥厂,之后再收购了上海奉贤水泥厂、江苏省张家港水泥厂、江苏省南通市水泥厂等。
内延扩张指的是,1995年,郭董主张吸引外资,成立中外合资安徽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同年,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主体工程破土动工,并在次年点火成功。2004年,海螺水泥的万吨生产线在铜陵海螺点火,为国内第一条万吨生产线;2005年,铜陵海螺成为我国首个千万吨级熟料生产基地;2011年,芜湖海螺日产12000 吨生产线点火投产;2014 年,国外首个项目印尼南加海螺投产。
“T字型”的横为沿海,竖为长江。T战略讲的是在长江沿岸石灰石资源丰富的地区,兴建、扩建熟料生产基地,在沿海无资源但水泥市场发达的地区,低成本收购小水泥厂,并改造成水泥粉磨站,就地生产水泥最终产品。由于占据了长江这一黄金水道,具有低物流成本优势,节省了原料运输至生产地的费用。统计数据显示,这一方式比直接输出水泥产品,节约了10%~50%的运输费用。
水泥受潮易凝固、难以存放,且运输成本高(水泥运输半径一般为陆运200公里、水运500公里),具有较强的区域特性,因此区域布局与运输方式是水泥企业重点考量问题。
老黑用地图软件测算,从公司总部:芜湖海螺水泥专用码头出发,紧贴长江水路,到上海的路程457公里!

以公司在安徽-长三角核心区,铁公水三种主要运输方式的成本估算来看,长江航运不仅覆盖运输距离最远,而且平均运输成本最低,是水泥熟料最合适的运输方式。
在这一些战略指导下,海螺水泥的销售半径和市场份额随着地域扩张而扩大,形成区域内的市场壁垒,市场地位巩固。
1997年,海螺集团以宁国水泥厂、白马山水泥厂为主体,成立了安徽海螺水泥股份,并在当年赴港上市,为水泥行业首创。而后,2002年又在上交所上市,成为国内首家 A+H股水泥企业。
2015年郭董正式退休,但直至今日,海螺水泥仍在三大战略上深耕细作。
二、了解行业
基建与地产施工是水泥需求的主要来源,若地产新开工或基建发力不及预期,水泥量价或均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