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动汽车时代的到来,Mobileye也成为了新一代智能电动汽车的合作伙伴。2014年,特斯拉与Mobileye达成合作,旗下车型搭载了EyeQ3系列芯片,但合作仅两年后,特斯拉在2016年与Mobileye分手,转投英伟达的怀抱。后来,特斯拉开启自研自动驾驶芯片之路。
事实上,蔚来目前最为卖座的三款车型ES8、ES6和EC6均搭载了EyeQ4系列自动驾驶芯片。最早的理想ONE和小鹏G3也搭载了同款芯片,但后续升级的2021款理想ONE搭载了国内自动驾驶芯片企业地平线的征程3芯片,小鹏P7和P5均选择了英伟达的Xavier芯片。
但是,Mobileye芯片也有着极大的弊端,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是一个黑箱,车企无法对内部算法进行调整,也无法在使用Mobileye芯片的同时自行开发视觉感知算法,更无法搜集、分析利用每一辆车所产生的行驶数据。同时,EyeQ系列芯片更新换代较慢,很难满足整车厂效能提升需求。
伴随着Mobileye的没落,英伟达成为整车厂们的新选择。英伟达在传统显卡领域的地位无需多言,近年来,英伟达在CPU和NPU等新领域攻城略地,成为全球芯片领域最具活力的巨头,甚至没有之一。
英伟达2015年推出NVIDIA DRIVE系列产品,其中DRIVE PX面向自动驾驶,随后迭代出DRIVE PX2、DRIVE PX Xavier、DRIVE PX Pegasus、Drive AGX Orin数个自动驾驶平台。目前,英伟达产品具备一定性能优势。
造车新势力们新一代车型中,蔚来ET7、ET5和ES7均采用英伟达Orin芯片,小鹏G9同样如此,而理想第二款车L9则采用了英伟达Orin芯片结合地平线征程3、征程5芯片的综合方案。
除此之外,上汽集团旗下智己和非凡汽车,威马新车型M7,高合汽车HiPhi Z等新车型均采用了英伟达Orin芯片。从2023年上半年开始,比亚迪部分新能源车型也将搭载基于Orin芯片打造的自动驾驶系统。
可以看到,截至目前,英伟达在自动驾驶芯片已经形成了极强的竞争优势。在中高端新能源汽车上,英伟达自动驾驶芯片逐渐成为标准配置。
不过,自动驾驶芯片市场方兴未艾,格局未定,英伟达虽强,但竞争对手们也在加速突围。
/ 03 /
百花齐放,国产芯片正在崛起
目前阶段,英伟达自动驾驶芯片在算力性能上处于领先地位。但这并不能阻挡半导体巨头们争夺这一块大蛋糕。
对英伟达来说,最大的对手来自于消费电子。截至目前,在智能座舱领域,高通已经成为了主流的芯片供应商。新一代芯片SA8155P更是成为现有新车型发布的最大卖点,已搭载蔚来ET7、威马EX5、小鹏G9、理想L9、智己L7等新车型上。
考虑到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的深度融合趋势,高通近年来也在加速布局自动驾驶芯片。2020年1月,高通发布全新的自动驾驶平台Snapdragon Ride。今年五月,大众与高通达成合作,大众所有汽车品牌自2026年起均将使用高通自动驾驶SoC。不过,截至目前,高通自动驾驶芯片尚未量产。
除高通之外,华为也在积极布局自动驾驶领域。华为推出了适用于自动驾驶的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近期上市的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即采用了MDC 810计算平台,算力高达400TOPS。截至目前,极狐、阿维塔、哪吒等品牌旗下数个车型预计采用华为自动驾驶平台。
除高通、华为这两大芯片巨头外,目前在自动驾驶芯片领域走得更远的是国内两家独角兽企业。
首先即是地平线。地平线2015年成立,专注于自动驾驶AI芯片。截至目前,地平线征程系列已经发布了四代自动驾驶AI芯片。其中征程2搭载于长安汽车旗舰车型UNI-T,成为首个上车量产的国产自动驾驶AI芯片。
在即将上市的新车中,自游家汽车将陆续搭载地平线的征程2和征程5芯片,奇瑞汽车全新旗舰产品瑞虎8 PRO采用征程3芯片,理想L9采用地平线征程系列和英伟达Orin芯片的组合解决方案。
可以看到,在国产自动驾驶芯片领域,地平线已经实现量产上车。难能可贵的是,地平线征程系列芯片也在中高端车型上取得一定突破。因此,地平线已经成为行业内最受期待的自动驾驶芯片企业。
其次,黑芝麻也是国内优秀的自动驾驶企业之一。黑芝麻智能专注于研发大算力自动驾驶芯片,已经发布华山系列2代4颗高性能自动驾驶芯片产品,形成了两大核心IP及FAD自动驾驶计算平台的全栈式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今年5月,黑芝麻智能与江汽集团达成合作,江淮汽车旗下思晧车型将搭载华山二号A1000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