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 “蔚小理”三家车企的解释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研发人员增加导致员工薪酬增加;开发新车型相关费用增加;销售与服务网络扩展增加。
“蔚小理”的确也不能松懈研发。对比之下,特斯拉在2022年一季度的研发支出达到近10亿美元,“蔚小理”的研发支出仅为其零头。三家造车新势力均表示,未来仍将在新产品、核心技术等方面坚持投入和布局。
纷纷推出新车型
纵观一季度成绩,“蔚小理”三兄弟各有烦恼,并都为毛利率伤透了脑筋。十分默契的是,三家车企均以推出新车型作为打开局面的“利器”。
在销量方面折戟的蔚来在今年密推NT2.0平台的三款车:ET7、ET5和ES7,将产品阵容丰富至六款。
李斌表示,ET7的订单表现持续强劲,接下来将继续提升全供应链的产能,实现下半年交付量的快速攀升,预计毛利率将从第三季度开始反弹。
为争取更大市场份额,定位高端的蔚来开始下探大众汽车市场。李斌近日透露,针对大众市场的新品牌将在2024年下半年开启交付,将搭载下一代NT3.0技术,终端主力产品的价格定位为20万-30万元。
此外,走亲民路线的小鹏正在尝试进军蔚来深耕已久的高端市场,以期结构性改善毛利。据了解,小鹏G9计划在三季度正式上市,四季度大规模交付。2023年计划在B级和C级市场 各推出一款新车,加上现有车型将覆盖15万-40万元价格区间。
“一招鲜”的理想也提速推出新车型。“2022年,我们重点将是L9车型。 2023年,我们将推出三款新车,包括一款全新增程车、首款纯电动车及第一款20万-30万元的中型车产品。” 理想汽车CEO李想日前表示。据理想汽车微信公众号消息,理想L9将于6月21日发布。
张翔认为,从消费者角度出发,更期待一个汽车品牌的产品能够对汽车市场进行全系列覆盖,如此购车效率更高。对于汽车经销商而言,可售车型越多,经济效益就越好。因此,可以说开发多款不同价格区间的车型符合多方利益,也是一个品牌拓展市场的有效手段。
“预计今后蔚小理分别会对旗下产品进行全方位布局,补足空白区,在车型、车价方面相互渗透。此外,发展到后期,除去一些个性化的设计,三者的产品或更倾向于同质化。”张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