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苏泊尔上市后不久,法国SEB集团就曾经抛出过橄榄枝,但苏泊尔的创始人苏增福却没有松口,因为他不想自己苦心经营的事业落入外国人手里,更不想民族企业冠上“外资”的头衔。
可惜,天不遂人愿,苏泊尔日益衰减的收益,成了苏增福改变想法的契机,毕竟企业犹如他的孩子一般,哪有“不为之计深远”的道理。
![](http://imgq8.q578.com/ef/0622/2d204eddd3f482c1.jpg)
图源网络
虽然苏泊尔做出了改变,但法国SEB集团却出于市场环境不稳定的因素,只考虑兼并收购来扩大中国市场,另外,这家精明的外资企业在当时同时选择了几家企业洽谈的合作事宜,在与苏泊尔洽谈的同时,也在与国内另一家知名大品牌——爱仕达进行协商。
SEB集团的这招“坐山观虎斗”,让中国企业彼此博弈,最后坐收“渔翁利”,以最低压价进行并购。这两家无论哪一个被收购,都会打破国内竞争的天平,对另一方来说都是摧毁性的打击。
![](http://imgq8.q578.com/ef/0622/a674c723e8cf9183.jpg)
图源网络
尤其是对于技术门槛较低的炊具行业来说,资本的入局意味着“低价降维打击”,是整个行业内巨大的潜在风险。
因此,在苏泊尔宣布与SEB集团达成合作意图后,爱仕达与其它五家企业牵头成立了“反苏联盟”,联合抵制SEB并购苏泊尔,同时以“并购案涉嫌垄断”上诉相关部门,要求停止并购。
一时间,“民族品牌要姓法”、“行业将遭受摧毁性打击”等谣言此起彼伏,但是当时的中国并未出台《反垄断法》,因此,“苏泊尔并购案”得到了批准。
![](http://imgq8.q578.com/ef/0622/7fc3db9277d9f65d.jpg)
图源网络
2006年,法国SEB集团以将近4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苏泊尔近82%的股份,成了苏泊尔的实际控制人。此后,苏增福继续出售股票,截止到2016年下半年,苏泊尔集团仅拥有上市公司的0.01%的股票,算是没有多大的关系。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以苏增福为首的苏泊尔集团虽然转让了苏泊尔公司,但是,在很多产品上仍然可以使用“苏泊尔”的商标,这也为的苏增福后来创新产品提供了便利。
![](http://imgq8.q578.com/ef/0622/6fac93afabb81173.jpg)
苏增福
买卖已成定局,但苏增福却成了“千夫所指”的对象,甚至有人说他“老糊涂了,从前多难都熬过来了,如今遇到困难,却只想着逃避”。
事实确实如此,苏泊尔的成名之路,可谓是千锤百炼,甚至差点跌入深渊,再无翻身之机。
打拼时,品牌几番生死
1941年,苏增福出生在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在那时的社会环境下,普通大众除了“穷”,几乎没有其他可以概括的特点,而苏家更甚,苏父早逝,苏母改嫁,让家里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http://imgq8.q578.com/ef/0622/2c2f941264b493e9.jpg)
苏增福
苏增福回忆小时候说:“饥饿的感受无法用言语形容,但却痛彻心扉。”
此后的他更是深刻贯彻了“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一俗话,先是很小的时候在当地找活计谋生,后在19岁成功参军,在东舰舰队中待了9年时间。
童年的贫困与部队的磨练,让苏增福拥有了吃苦耐劳与坚韧不拔的精神,也让他脱胎换骨,拥有了对生活的向往以及活下去的勇气。
![](http://imgq8.q578.com/ef/0622/bd7b2e3f874a8fee.jpg)
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