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60岁的周家礽看到很多前线战士风吹日晒,皮肤出现真菌感染,市场上却没有一种药能够专门来解决问题。坐不住的周家礽立刻邀约到了一批云南医药业的老专家,筹集到28.7万元的启动资金,义无反顾地踏上创业之路,建立起此后跻身云南民营制药企业前三强的滇虹药业。

1993年,周家礽在昆明市郊外的普吉路观音寺,租了一个占地3.2亩的破旧小厂,招了8个工人,每天从家里骑7公里自行车上班,条件极其艰苦。即便如此,从混合、搅拌、乳化到测试,每个步骤,周家礽都坚持亲力亲为。
1994年1月8日,首批“皮康王”终于问世。周家礽在次月举办了小型订货会,只带了200件样品试试水,没想到半小时就被医药公司一抢而空。
由于杀菌止痒效果突出,在几乎没有任何广告的情况下,皮康王很快卖遍全国,各大药店供不应求,当年销售回款达到1000万元。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市面上其他治疗皮肤病的药厂,要么倒闭,要么主动走进滇虹的怀抱,皮康王还顺势火到了东南亚。
在“皮康王”成功的基础上,周家礽又带领滇虹药业自主研发、生产出“康王”牌外用药和其他内服药等11个品种。其中,去屑产品“康王洗剂”,还是中国药物去屑领域唯一一个能与外资品牌抗衡的冠军产品。

2006年,滇虹药业的药品销售超过6亿元,2013年又高速增长至13亿元,不仅被列入中国商务部皮肤科重点企业,更上榜“亚洲品牌500强”。
之后,为了让企业更上一层,周家礽听取建议,决定引入西方管理模式,专门聘请海外归来的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
这个时候的周家礽做梦也没有想到,本是一心向好,却不料因此埋下了祸根。
02
被逼退位卖掉企业,83岁出山再掌江湖
2013年,由于假冒仿制现象泛滥,已经威胁到“康王”的品牌声誉。而新接班人“水土不服”的管理模式,也打乱了滇虹药业的成长步伐,导致成本暴涨营收下降。
在一次董事会议上,周家礽到场后震惊地发现,自己的控股权没了,董事长也被撤下,突然就被架空了。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年轻的股东们认为药物研发的周期太长,为了寻求更快速的盈利,竟决定待价而沽,要将企业出售,一切竟是蓄谋已久。
周家礽痛心疾首,一遍遍奔走劝说,然而终究寡不敌众,已经失去话语权的周家礽无法挽回局面,只得眼睁睁看着事态走向失控。
2014年初,德国拜耳出资36亿元人民币,收购滇虹药业100%的股份,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一笔高溢价买卖,滇虹赚到了。

与周围人的满脸喜色不同,周家礽一路沉默,径直走到滇虹药业6楼的会议室,最后一个签字离开,首次创业以一种极为糟糕的结局告终,这件事成了周家礽的心病。
收购完成后,公司完全被拜耳派来的新管理层接手,滇虹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老员工被一批批解雇。
不但如此,拜耳还将中药产品全部停产。要知道,作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企业,滇虹药业拥有授权专利196件,就连专业技术实施率也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达到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