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BD右手国际化
一直专注于自己埋头研发的恒瑞医药,去年以来在BD(指商业合作)上数次出手。
2021年9月,恒瑞拟作为基石投资人,向天广实生物进行约3000万美元的股权投资,以获得其第三代抗CD20抗体MIL62在大中华地区的排他性独家商业化权益。
目前全球仅有一款第三代抗CD20单抗获批上市,为罗氏的obinutuzumab(商品名Gazyva),2021年销售额为近7亿瑞郎。
但是BD这事,也不能保证一帆风顺。
2021年8月底,恒瑞医药与万春医药子公司大连万春签署了《增资入股协议》和《普那布林产品合作协议》,恒瑞医药拟以自筹资金入股大连万春,并获得在大中华地区联合开发及独家商业化普那布林的权益。此
才过了3个月,美东时间2021年12月1日,万春医药宣布新药申请(NDA)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否定。受此消息影响,万春医药12月1日当天暴跌60%多。
第二日恒瑞医药公示已经支付给万春医药2亿人民币。本来指望普那布林能够加强自己在肿瘤病人白细胞减少症领域的优势,没想到2亿元大概率是打了水漂。
2021年11月底,恒瑞医药宣布将支付基石药业总计最高约2亿美元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基石药业授予恒瑞医药针对抗CTLA-4单克隆抗体CS1002(处于临床Ia/Ib期)在大中华地区的独占权利。而目前全球仅有一款抗CTLA-4单抗获批上市,为BMS的ipilimumab(商品名为Yervoy),2021年销售额为20亿美元。
恒瑞医药2021年海外营收只有6亿,相对于其几百亿的营收聊胜于无而已。相较于百济这样很早主打国际化的公司,恒瑞医药似乎一直对国际化没有那么上心,但是近期恒瑞在国际化的态度上也起了显著的变化,
据外媒Endpoint News报道,恒瑞医药正式推出全资子公司Luzsana,由Scott Filosi担任首席执行官,专门负责恒瑞在中国之外市场的药物开发和商业化,目前涉及超过250项临床研究,项目覆盖肿瘤、心血管、糖尿病等等。一直备受瞩目的医药一哥,终于在国际化上有了大动作。
结语
回顾资本市场的历史,最近2 3年的医药集采和2008年左右的奶业三聚氰胺事件,以及2014年左右的白酒行业受塑化剂、军队和官员反腐败影响而低迷不振,是多么地相似。
最终,奶业并没有消亡,反而走出了伊利和蒙牛两个龙头;茅台和五粮液在经历了几年的低迷后迎来了3年10倍以上的大涨。
当前中国人口深度老龄化。仅以上海市户籍人口为例,6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近30%,上海户籍老人就有500多万人。老年人普遍患有心脑血管、糖尿病等基础病,需要长期服药。同时老年人罹患肿瘤的概率也远远高于年轻人,不论是接受手术需要麻醉,还是化疗,还是靶向药及免疫治疗,这些都是恒瑞医药的潜在受众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