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夜晚,吹着凉风,约上三五知己好友到江边,来上一杯冰凉的饮品,这是最近很多惠州人的生活。
伴随着这样的生活,“夜摊经济”开始频频出现在惠州人的视线里,它是疫情之下大众社交与生活方式的选择,也是普通人赚钱营生的刚需。和夜摊经济捆绑在一起的,还有不得不提的后尾箱集市……
2020年下半年,随着“地摊经济”的兴起,“夜摊经济”也脱颖而出,成为“夜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
在惠州的各个“网红”打卡点,总能看到喧嚣热闹的夜摊场景,静谧的夜多了一些烟火气息。
各种类型的摊贩共同占据了“夜摊市场”,有人选择全职摆摊,有人则把摆摊作为兼职副业,有人选择购买专业的流动摊贩车,也有人选择在自己后备厢摆摊……
在这样的业态下,新的“夜摊经济”衍生出了新一代后备厢集市。
后备箱集市的概念,最早来源于欧美国家的“Car Boot Sale”,又称车尾集市。车主将闲置物品放在后备厢进行售卖或交换,更偏向物品之间的置换,而非盈利。
而主要起于今年年初的后备厢摊贩,大多以集市的形式出现。车主们简单地改造后备厢,放上制作工具,简单而方便的经营场所就完成了,成本不高,但是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对于夜摊经济,大家褒贬不一,而其中也不乏蠢蠢欲动,想要投身进“夜摊经济”浪潮的朋友。
小编和几位“摆夜摊”的店主聊了聊,希望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角度。
“要勇于挑战新的行业。”对于曾经是军人的柠檬先生来说,摆摊是一个新行业,是风口也是挑战。
结束了1个多小时的备料,柠檬先生下午6点半到了摆摊的地点。
今年年中才开始摆摊的柠檬先生选择了一个摊贩竞争不大的位置,每天从下午6点半开始营业,到晚上没人的时候才结束。收摊的时间不确定,每天的收益也不确定,少的时候几百元,生意旺的时候能达到3千元。
在柠檬先生看来,摆摊的前期调研很重要——“无论什么时候想摆摊创业都是可以的,但是在做这一件事之前,需要调查你摆摊的地方,当地人的习惯口味都要去了解清楚,再去想要不要去摆摊。”
下午5点,咖啡先生就驱车前往摆摊的地点,但要到晚上11点,才开始今日的营业,在这段空余时间里,他就在户外坐着,和朋友聊聊天。
凭借着对咖啡的热爱,今年5月,咖啡先生与发小合作,改造了汽车后尾箱,全职摆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