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薪酬规范的“雷霆之势”立马到来。近日,财政部金融司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通知》,对金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做出明确指引。
一份收入证明,一次平台“炫富”,未曾料想却引发一场行业巨震。
近日,一位顶流券商中金公司员工的妻子,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丈夫月均收入8.25万元的收入证明,引发舆论哗然与热议。事情发生还不到一周,金融业的薪酬整顿便来了。财政部金融司紧急发布相关通知,对金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做出明确指引。
今年以来,金融行业高薪的话题,频频进入公众视野。证券业和基金业也相继迎来了“限薪令”。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对金融行业的限薪不仅不会影响其发展,实际上更是为了使其更健康、更规范、更可持续发展。中国的上市公司,尤其是金融企业,需加大递延报酬的比重,缩小当期现金工资的支付比例。这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薪酬水平和发放制度已在向风险控制方面挂钩,未来该趋势或将持续。
近期,一位中金公司员工的妻子“炫富”,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丈夫月均收入8.25万元的收入证明,一经发布即点燃舆论,数日登上热搜。
“炫富”女子丈夫的月均收入,在公司仅为平均水平。财报显示,2021年中金公司员工的人均薪酬为98.30万元,平均月收入约为8.20万元。而这还是降薪后的水平了,2020年,中金公司的人均薪酬为114.98万元。
2020年,中金公司董监高报酬合计(税前)1.68亿元,其中有7位高管税前年薪超过1000万元,薪酬最高的一位为1930.7万元,接近2000万元。即便是2021年,中金公司高管薪酬降至800万元左右,在券商行业依旧算高。
监管薪酬规范的“雷霆之势”立马到来。近日,财政部金融司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对金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做出明确指引。
缩小内部差距。《通知》要求,金融企业应当合理控制岗位分配级差,对于总部职工平均工资明显高于本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其年度工资总额要进一步加大向一线员工、基层员工倾斜力度。
规范薪酬管理。根据《通知》,金融企业应当严肃分配纪律,严格清理规范工资外收入,将所有工资性收入一律纳入工资总额管理。
明确权责匹配。该文件要求,建立健全薪酬分配递延支付和追责追薪机制。对于金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及对风险有直接或重要影响岗位的员工,基本薪酬一般不高于薪酬总额的35%;绩效薪酬的40%以上应当采取延期支付方式,延期支付期限一般不少于3年。此外,应当制定绩效薪酬追索扣回制度。
香港中睿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徐阳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或由于大众对金融业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金融行业本身就具有获取低成本资金的优势,这使得行业利润也会较高。且广泛引发关注的是年纪轻轻就能达到8万元月薪类似这种案例,按照惯例,业内薪资水平大众是不太熟知的,突然爆出来可能会让大众有些吃惊。
限薪大潮席卷行业
今年以来,金融行业高薪的话题,频频引发公众热议。
1月,中泰证券也因为分析师在小红书上晒年薪,登上热搜。根据截图内容,这位分析师在2021年10月、11月的税前收入均超过10万元;截至2021年11月,这位分析师年内税前收入合计达224.67万元。
4月,银行薪酬也成为关注和热议的话题。据统计,南京银行以人均62.78万元位居榜首,其次,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分别以62.08万元和56.65万元位居第二和第三。
过高的薪酬,也屡屡引发舆论质疑。5月13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建立稳健薪酬制度指引》,要求证券公司在制定薪酬制度时,应当结合行业特点制定稳健薪酬方案,适度平滑薪酬发放安排,同时做好薪酬激励的极值管控和节奏控制。此外,明确要求券商要告诉员工薪酬保密的规定。
随即,基金行业也卷入“降薪潮”。6月10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对基金公司的薪酬结构、薪酬支付、绩效考核、薪酬内控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高级管理人员、基金经理等关键岗位人员递延支付的金额原则上不少于40%,绩效考核指标应体现3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情况。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冯彦明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金融行业薪酬问题之所以屡屡被关注,直接的原因在于改革开放以来金融行业的薪酬确实过高,有的高出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数倍甚至十多倍。在全国初步实现富起来的情况下,金融行业乃至其它个别行业薪酬过高,引起社会关注也是人之常情。尤其是在当前实现“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社会的两极分化仍很严重,个别人的炫富和高消费必然引起社会大众的反感,进而引发制度性限薪,这就是现实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