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领先,长三角和大湾区“双雄并立”
按城市群看,京津冀领衔之下,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表现亮眼,难分伯仲。
具体来看,京津冀共56家,含北京54家、河北2家;长三角共26家,含上海12家、浙江9家、江苏3家、安徽2家;粤港澳大湾区共24家,含广东17家、香港7家。
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共有17家企业入围,分别是:平安保险、正威国际、南方电网、华为投资、腾讯、碧桂园、招商银行、万科、广汽、美的、中国电子、广州建筑、深投控、比亚迪、顺丰、广药集团、格力;香港7家是:中国华润、招商局、联想、友邦保险、中国太平保险、长江和记实、怡和集团。
其中,比亚迪和顺丰是首次登上榜单,央企中电集团于去年底将总部自北京迁驻深圳,而恒大集团则跌落榜单。
在长三角,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各显神威。其中,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有9家企业入围,分别是:阿里巴巴、物产中大、浙江荣盛、吉利、浙江恒逸、浙江交投、杭州钢铁、海亮集团、青山控股。经济强省江苏共有3家企业上榜,分别是恒力集团、盛虹集团和沙钢集团。安徽两家省属企业海螺集团和铜陵有色上榜,这两家企业已连续四年上榜。
有意思的是,江浙两省的500强企业非常集中于核心城市,浙江省9家500强8家在杭州,江苏3家则全部在苏州(其中1家在张家港)。
入围的12家上海企业分别是中国宝武钢铁、上汽集团、绿地控股、中远海运、交通银行、太平洋保险、浦发银行、中国船舶集团、苏商建设、上海建工、上海医药、德龙钢铁集团。其中,苏商建设和德龙钢铁集团为首次上榜,中国船舶集团2021年将总部从北京迁至上海,为第二年上榜。
上述3个区域的上榜企业数量合计106家,占据总数的73%,是实打实的黄金城市圈。
此外,在东部沿海省份,山东省有6家企业上榜,分别是:山东能源、魏桥集团、山东钢铁、海尔智家、潍柴动力和山东高速;福建有5家企业上榜:建发集团、厦门国贸、象屿集团、兴业银行和紫金矿业。

与此同时,在广袤的中西部地区,合计有17家世界500强上榜;东北地区则有两家企业上榜,分别是中国一汽和鞍钢集团。
多个经济强市挂零,世界500强香不香?
大致上,世界500强的分布与城市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但我们也看到,一些万亿GDP的大城市bing并未在榜单上出现。
比如,重庆、天津两大直辖市,南京、合肥、郑州、宁波、无锡、东莞等省会城市和经济强市未能拥有自己的世界500强。相反,一些不那么显赫的城市,比如江西贵溪、甘肃金川却都有500强上榜。其中奥秘何在?
首先,世界500强其实更应该被称作“世界500大”,因为其最硬的门槛就是收入规模,基于此,500强有明显的行业聚集性,电力、石油、银行几乎是驻榜 “钉子户”。就拿今年的榜单来说,拥有最多上榜企业的行业是保险(51家)、银行(44家)、车辆与零部件制造(33家)、炼油(30家)、金属(27家)行业,因此,在上述行业有优势的城市更容易在榜单上占据一席之地。
而在这个“铁打”的基本盘之外,就有点风水轮流转了,譬如暴雷的恒大就曾是榜上常客,房企也曾一度纵横榜单,而随着城市化减速,今年仅余5家房企入围,榜单的“含房量”已明显下降,与此同时,大型互联网企业的排名在上升,新能源汽车行业崭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