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梦碎现场。
近日,深交所披露信息,由于思维造物申请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文件,根据审核规定,决定终止对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审核。一时间,消息全网刷屏,感叹声席卷而来。
思维造物为了夺得“知识付费第一股”的名头,可谓是煞费苦心。自从2020年9月25日递交创业板上市申请以来,苦苦排队等了近两年,期间更新了七版招股书,历经三轮交易所问询,合计被提问67个问题,三度因财务数据问题被中止审核。
上市申请的马甲一换再换,IPO之行却戛然而止。
这一次,或许是思维造物几年里最接近敲响IPO大钟的时刻了。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思维造物分别实现营收约6.28亿元、6.75亿元、8.4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5.89%,归母净利润约为1.15亿元、4006.35万元、1.25亿元,2021年创下历史新高。

但知识付费的时代热潮已经过去,短视频的兴起让知识的传播途径变得更加多元。在反内卷、躺平的主流论调下,年轻人对罗振宇“贩卖焦虑”的讨伐声不绝于耳,知识付费或许是个伪概念,大可不必花钱买课减轻焦虑。
IPO折戟,也意味着思维造物在资本市场的想象力有限,知识付费的天花板太低,罗振宇作为思维造物的创始人,亟需寻找新故事了。
无缘IPO,不冤枉
思维造物这两年又是递表,又是改表,折腾那么久,怎么会主动撤回申请?
思维造物的官方说法是,基于和监管部门的沟通,以及当前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公司决定撤回上市申请。至于后续上市计划等问题,目前还没有进一步消息。
市场环境不太理想这事谁都知道,也不是思维造物一家公司遇到的问题。或许更为关键的原因是, 思维造物意识到作为一家优势并不明显的教育服务企业,大概率过不了证监会审核一关。
2021年,证监会发布了《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对抽中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对“带病闯关”的企业,一律严肃处理,不允许一撤了之。IPO若是被毙,企业将面临至少六个月的IPO冻结期,此后再想上市,就会有更为严苛的审核流程。

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官网
去年全年,五批次被抽中IPO现场检查的企业,整体回撤率达到40%,这些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穿老鞋走新路”。
思维造物也存在类似问题,从其IPO历程来看,公司的问询阶段历时21个月。根据公司第三轮问询的回复, 思维造物的创业板定位是深交所审核的重点,即公司商业模式、产品形态、核心技术的创新性及优势是什么。
真正的答案或许是,没有。
目前,思维造物的主营业务主要分三块:线上和线下知识服务业务,以及电商业务。
线上知识服务是通过“得到”APP等平台的在线课程、听书、电子书等服务;线下知识服务是“得到高研院”培训课程、“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等形式;电商业务更好理解,就是卖实体书、得到阅读器等周边产品。
根据招股书,2019年至2021年,线上知识服务的营收占比分别为66.26%、66.89%以及64.03%。换句话说,卖线上课是思维造物最重要的营收来源。

来源:思维造物招股书
但这项业务天花板很低。2019年至2021年,“得到”APP新增付费用户数量分别为91.10万人、82.61万人及59.09万人,付费意愿降低,数量持续下滑。
对此,思维造物想出的招是,花钱的人少了,那就涨价。近三年付费用户的平均收入为231.93元/人、289.15元/人和418.14元/人。 愿意知识付费的用户虽然算不上价格高敏感人群,但加价增收的方式实在算不上高明,无异于饮鸩止渴。
从具体的授课内容来看,思维造物的线上课程以成功学、职场学以及科普教学为主,属于非刚性课程。目前,“得到”APP上Top 3的课程是宁向东的管理学课、蔡钰的商业参考以及熊太行的关系攻略。这些课程看似“高大上”,实用性却不强,内容干货独创性有限,个人经验也没可复制性。

“得到”APP截图
回过头再来看思维造物的解释:公司的创新体现在课程质量高、学习效率高、学习费用低、学习样式多等方面。但这样的描述,很难用具体的数据和有效的增长模型来表示,因此很难让资本和市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