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价:市场化改革提供电价上浮空间,BIPV 节约用电成本增加光伏收 益 电价市场化改革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电价的机制,多地工商业电价呈上 涨趋势,助推 BIPV 节约用电成本及发电收益增加。21 年 10 月,发改 委《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提出,有序 放开全部燃煤发电上网电价,扩大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高耗能 企业市场交易电价不受上浮 20%限制。2022 年起,江苏、甘肃等多省市 发改委提出全省一般工商业用户或大工业用户执行分时电价政策提涨 电价,高峰时段电价上涨最高 71.96%,最低 50%。电力紧缺和涨价导致 用电成本增加,采用 BIPV 自发自用有利于企业节约电费,提高收益。
南方电网公司出台《落实国家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工作方 案》,缓解电力供需矛盾,保障安全稳定供应。21 年 10 月 15 日起,对于原来由电网企业按基准价收购的燃煤发电电量,燃煤发电企业可自行 与电力用户和售电公司直接市场化交易。南方电网积极配合省(区)价 格主管部门加快出台完善峰谷分时电价政策,落实国家发改委要求的高 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不受上浮20%限制和高耗能企业差别电价等政策。
光伏日间高功率发电时间与尖峰电价时段重合度较高,能缓解工商业企 业高峰用电压力,提升投资收益。21 年 9 月,浙江省发改委提出,全年 大工业电价尖峰时段为 9:00-11:00、15:00-17:00,夏季 7、8 月及冬季 1、 12 月,增设 13:00-15:00 为尖峰时段;拉大峰谷价差,分别提高大工业 尖峰电价每千瓦时 5.6 分、高峰电价每千瓦时 6 分。根据典型光伏出力 预测曲线,光伏设备在夏季与冬季的 10:00-17:00 发电功率较高,帮助企 业缓解用电价格上涨压力。

2.3.3.发展趋势: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度电成本LCOE逐渐下降,技术升级助力BIPV降本增收
随着光伏电池组件转化效率提升,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度电成本 LCOE 逐 渐下降。根据 CPIA,组件价格约占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初始投资的 50%。 组件转化效率提升使得单位产能所需组件数量减少,组件成本降低有助 于初始投资减少,分布式光伏投资收益率随之提升。对于平均转化效率 为 21%、等效利用小时数为 1500 的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组件,假定折现率和残值为 5%,系统效率为 83%,项目运行时间为 25 年,经测算可得 其度电成本为 0.24 元/W。
3.商业模式与竞争格局:目前四类商业模式,更看好具备产品思维的一体化竞争优势
3.1.产业链:参与者包括生产商、集成商、投资方,建筑企业位于中游可以向上下游拓展
BIPV 产业链参与者主要包括上游电池生产企业、中游光伏建筑集成企 业和下游投资方。上游光伏电池可分为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两种技术路 线。中游系统集成体现建筑与光伏行业融合,其中光伏企业布局上游+中 游,可销售定制 BIPV 产品和负责产品集成安装,建筑企业则深耕建筑 围护、钢结构、幕墙等细分领域。下游投资方主要有政府公共建筑、居 民住宅和工商业园区三种类型。
在产业的中游,BIPV 系统集成商主要由部分光伏企业和建筑工程企业 构成,产品包括光伏幕墙、光伏屋面等。BIPV 中游竞争格局较为复杂、 行业壁垒较高,表现为企业不仅需要光伏相关的技术储备,还需要具备 传统建筑建材设计、集成和施工的技术及业务经验,以保证生产的光伏 产品在功能、美观、安全性等多方面满足目标建筑的特定要求。 具体而言,目前从事 BIPV 集成业务的企业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上游光 伏电池生产商向下扩展,如隆基绿能、东方日升、天合光能等;二是光 伏配套组件生产商,如中信博、福莱特、亚马顿等;以及原建筑企业为 扩展业务积极转型,如杭萧钢构、森特股份、东南网架等。这些企业多 通过收购、合作等方式跨界或横向整合资源,形成竞争优势。
3.2.建筑央国企:具低成本融资/政府资源优势,由建设转向投建营一体化
参与者一:以中国电建/中国能建/中国中冶/中国交建/粤水电等为代表的 建筑央国企。以中国电建、中国能建、中国中冶为首的央企主要通过光 伏发电项目建设推进 BIPV 相关业务,抢抓“双碳”机遇,高效推进战略 转型。央企具备低成本融资、政府资源等优势,能够与政府方签订合作 协议,加大推广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