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战略之争。
二、品牌之战:占领客户心智认知,占领品牌护城河
在被5G、碳中和、元宇宙充斥和洗脑的今天,我仍然认为,越传统的产业,越富有生命力,越高科技的创新产业,越容易被颠覆。康养产业是很传统的产业,但不代表传统的产业没有前景,康养产业关乎着将占据总人口1/3庞大人群的“衣食住行医护养娱”,永远都有生命力,提供人们最基本需求的产业往往是最长寿、最可持续的产业。问题是怎么把它做深、做精。
在过往,康养产业的竞争依靠两个“固化”,一个是规模固化,谁能在有限时间内占据更多的床位规模和市场份额,谁就能胜出;一个是资本固化,谁能在有限时间内争取更多的资本加持,谁就有更大的底气和底牌。而现在,由于“消费者主权”时代的到来,老年消费群体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信息更加对称、选择更加多元,竞争维度升级到了“心智固化”,就是谁能在有限时间内占据消费者的心智,谁就能赢,而且长期领先牢不可破。
而这本质上是品牌认知之战,有认知才能有流量,有认知才不拼价格,有认知才有服务溢价、品牌溢价,甚至资本溢价。
做老年人的生意,“先入为主”格外重要,这是非常深厚的护城河,也是一个很大、很难替代的财富。十四五期间,低龄老年群体绝对数量大,围绕着安心、快乐、健康等追求幸福方式的需求被放大。对于一个品牌来说,通过刚需服务延伸可以重复多次触达更多的需求,新一轮的生意机会就此开启,生意的雪球会越滚越大。康养产业不仅是从服务出发的生意场,更是一个产品、服务、用品、辅具、技术、品牌共生的生态,这是一个新的平台,目前从生态的包容性和延展性上来看,其实还有很多探索空间。
作为一个正处于加速上升期、充满机会的平台,在当下商业竞争进入到一个新阶段的当口,品牌成为康养企业的必选项、成为企业内的一种核心算法,谁要是能够通过培育品牌算准人心,谁能打穿客户心智,谁就抓住了生意增长的根本,品牌力为生意持续增长提供了更多可能。
三、阵地之变革:投资新消费,投资新生态老年群体
人口深度老龄化、低龄老人占比高以及中产消费的崛起,孕育着新的人群、新的消费、新的机会和新的模式。风起于青平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这些容易被忽视的细分客群和细分需求,或许代表了康养产业某种新趋势的开始。
从长期趋势看,总量庞大的新生代老年群体蕴藏着不容小觑的消费力,在服装、电子、文娱、养生、医美、旅游等方面,老年人也成了新一代的“消费担当”。为兴趣买单,让生活体验变得更好,成为新生代老年群体的重要特征之一。对康养企业来说,老年群体消费势能的崛起,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老年人对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化、多元化和性价比有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触达方式要便捷、要简易、要有温度。
京东健康作为京东旗下专注于医疗健康行业领域的子集团,是康养产业新晋的跨界参与者,带着互联网的基因入场,更懂得洞察到用户对更细分、更个性化健康服务的新需求。在2021年的“双十一”也是上市后首个“双十一”,参与的品牌商家数同比增长近80%,带动参与的商品数量同比增长270%,养生新玩法、多元化新服务、专业慢病管理、日常疾病预防等多个健康消费新趋势更加凸显,居家检测类、中医保健类、视力保健类产品受欢迎,成交额同比增长5倍,视力保健品类用户数同比增长552%,中医保健品类用户数同比增长228%。
健康需求更多元,品质服务也受热捧,京东健康深度布局医药健康供应链、医疗健康服务、数智医疗健康等领域,并联合众多优质商家提供品质化、多元化的健康服务,消费者可通过线上下单预约、随后到家或到店获取服务的模式,享受从线上走到线下的一站式流畅的服务体验。这种隐藏的消费潜力一旦被发现,打开的市场空间无限。
京东健康2020年12月8日上市,不到一年时间,市值已3000亿港元。 在养老圈有这样一种声音,只有当京东、阿里、腾讯、美团这些市场化互联网巨头开始真正布局老年赛道,才代表中国老龄产业真正迎来爆发,才会给略显沉闷的老龄产业带来更多变革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