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上午,央行郑州分行发生的群体性冲突将这场拉锯了近三个多月的“河南村镇银行爆雷”事件再次以这样“不太冷静”“不太正常”的方式冲到了舆论漩涡中。当日冲突的视频、图片频频流出, 维稳人员进行了“清场”,现场部分群众受伤。当晚,河南当地金融监管机构发布通知表示,有关部门正在加紧核实相关客户资金信息,制定处置方案,将于近期公布。7月11日,河南金融监管部门发布公告强调,根据现阶段资金追缴情况,将于7月15日开始对涉及资金5万元以下部分客户进行先期垫付,5万元以上的客户将根据调查进展情况陆续垫付。
这场轰动全国的“维权”事件到此算是告一段落,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将进入逐步有序的“问题解决”阶段。七一零事件给了我极大的震动,曾一度让我对政府公信力产生了怀疑,这是出于一个普通公民对受损失群众的朴素同情。在任何一场官民冲突发生后,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在情感倾向上肯定是偏向相对弱势的民众,这无可厚非。
在平复情绪之后,随着对这件事情的了解更加全面,我逐渐发现我看到的只是冲突发生时的现象和发生后的结果,但这并不是这件事的核心和本质。辩证法告诉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为了搞清楚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我花了一些时间对“河南村镇银行爆雷”事件进行了重新梳理和分析,回答了自己的一些关键性疑问,我认为这对真正站在人民立场上去理解整个事件,是有帮助的。
A.“河南村镇银行爆雷”事件到底是什么?
据了解,自今年4月18日以来,河南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等四家村镇银行陆续被爆出客户无法线上取款,从媒体报道的数据来看,此次涉及的客户遍布全国多地,达数十万人,涉及金额估计在400亿左右。这件事情有多严重?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假如我是一个客户,我通过相关渠道、平台将自己的钱存入了银行,按照合约,银行应该能够在我需要用钱的时候还本付息,但是现在银行无法兑付,我自己的钱打了水漂,突然消失了。所以,所谓的“爆雷”就是我借给银行的钱,银行还不了了。
B.村镇银行是什么?
据了解,村镇银行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产物,其设立初衷是为了解决农村金融领域的短板,方便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最初,我国金融改革将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机构,后来随着改革深入,农村信用社改革成为农商行,信用社的名称一改其服务对象也随之转移到以城市为主,为了弥补信用社农村业务的缺失,国家开始尝试设置村镇银行。
百度百科显示,所谓村镇银行是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以银行为主)、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服务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根据村镇银行的定义,我们以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为例(以下简称“新民生”),新民生的出资方分别是河南许昌农商行(对应境内外金融机构,持股51.0769%)、河南金隆邦贸易有限公司等八家企业(对应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共持股40%)、王培赫等六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共持股8.9231%)。
C.为什么村镇银行会发生“爆雷”
这个问题是整个事件中最关键的问题,也是最复杂的问题,我查了很多资料,也未能完全搞清楚背后金融交易问题,但是总体上还算能梳理出一个基本的逻辑顺序。
前两个问题中我们提到,村镇银行需要由境内外金融机构(以银行为主)、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这三方市场主体进行投资运营,其中金融机构须作为发起行占最大股份,以保证对村镇银行的控股权。在此次“爆雷”的四家村镇银行中,河南许昌农商行是发起行,也就是占有村镇银行最大股权,照此推断可以得出,村镇银行实质上仍是由国家控制,资金的安全保障是有一定基础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河南许昌农商行出现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