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小企业为什么要数字化转型
根据《202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显示,继2021年全球经济扩张至5.5%后,2022年世界经济预计增长4%,2023年将放缓至3.5%。受新冠疫情、国际贸易争端以及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等综合因素,全球经济正进入放缓期。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受国际环境和上半年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影响,2022年我国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92464亿元,GDP环比增长速度则为-2.6%(同比增长速度为0.4%),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小企业作为市场主体,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破产重整的塑料企业共计5984家,其中本年度内成立且注销的企业为4425家,其余1559家成立时间长短不等,且目前正在进行注销或已经倒闭。
以制造业为例,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成本。但随着人口红利消失,人才红利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一定程度上削减了中国的成本优势。此外,中国制造业和科技企业在一些核心技术方面创新能力较弱,在关键技术、研发、设备等方面还受制于西方国家,这也导致了制造业门槛低、同质化严重、竞争加剧等问题。
供应链方面,传统制造业的供应链冗长,信息滞后,从上游的供应商到中游制造商,最后到下游的批发商、零售商,交易环节繁杂。受疫情影响,制造业面临需求收缩、营收减少、库存积压和人力成本上涨等多重问题,倒逼制造业降本增效,数字化升级。
从2017年至今,数字经济多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今年“十四五”规划中,数字化更是独立成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规划》以“建设数字化中国”为目标,“上云用数赋智”为行动路径,指明了数字化转型新方向。除政策利好外,近年来产业数字化的生态优势、新基建领域的快速发展也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巨大机遇。
8月3日,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在中小企业数字化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需要从政府、市场两方面发力。一方面,加强政府引导,强化财政支持;另一方面,大企业引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链式”数字化转型。
在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已成基本国策的背景下,如何让中小企业快速拥抱数字化。既是各地方政府的“必答题”,也是中小企业的“自命题”。
二、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
近日,根据全国工商联经济服务部联合腾讯研究院,发布了《2022中国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调研报告》(后文简称《报告》),《报告》显示,61.84%的样本企业已经在主营业务领域开始了数字化转型,38.16%反映主营业务还未进行数字化转型。其中,38.81%的被调企业认为,自身数字化转型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数据表明多数中小企业已经具备转型意识,并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实质投入与行动探索,但仍有近80%的企业依旧面临着“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难题。针对数字化转型这一“必答题”,中小企业当务之急是梳理自身转型需求,制定合理的数字化转型蓝图,从认知、组织、人才、业务和工具等方面规划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
01 前期:
1.自上而下建立数字化认知
国资委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数字化转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根据埃森哲咨询公司针对数字化转型做了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应作为“一把手工程”实施,某个部门或者某个范围内的“小打小闹”是不会成功的。
依据《报告》调研,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对数字化转型整体效果认知和评价不高。大多数中小企业一把手,对数字化转型概念的理解还十分模糊和片面,比如许多企业选择在销售环节使用CRM软件管理客户,但很少有企业将数据反哺于整体运营流程和管理。他们将先进工业软件、硬件设备联网、局部业务信息化等,与数字化转型“划等号”。
数字化转型必须从一把手开始,改变认知、改变心智模式,突破分散、低阶的数字化管理思维。落到具体员工身上,正确的数字化认知能提高企业战略执行效率。中小企业各级业务人员从意识上认为数字化是自己的事,自上而下培养数字化认知,是实现数字化转型成功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