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任正非在华为内部讲话内容被刷屏,大A里超4400只个股下跌,网上的段子一个接一个,什么一个没上市的公司一段话蹦了4000多家上市公司股价,一句话“冻伤”了整个A股,这A股有这么脆弱么。任老爷子所说的话,还能影响你口袋的三瓜俩枣?
网上也有不少自媒体甚至官媒来解读,都相当的悲观,在我看来全是断章取义,相反是给到了普通创业者大大的机会,说到这肯定有人来杠,在杠之前先问几个问题。
华为是互联网公司还是科技公司?业务板块是ToB还是ToC?有哪些融资渠道?想好答案了吗?
来公布答案,再说这几个问题之间的关联,首先华为是一家科技公司,主要业务板块服务的是ToB,一家科技公司且服务于ToB的客户,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的情况下,不追求营收,追求利润,哪里错了,或者说哪里不合理?
有杠精要说消费者业务板块了,没错消费者业务板块是面向ToC的,这是主要业务板块吗?另外因为18年贸易战围追堵截华为的芯片,导致不得不拆分,除了这个主要问题外,客观的说华为手机可有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设计的手机,且华为的手机生态链总不能全靠志愿者来支持,生态开发者没有能在华为的圈子里面赚到钱这事能持久,苹果硬件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和IOS系统参与者都能获利,这个点上不少手机企业到现在都还没有解决。
现阶段所有的国内外公司主要的融资渠道都是来源于股市,然而华为的股份已经分给了整体员工,显然想上市融资这条路是行不通,那么再问你一个问题,现在这个阶段,华为优化自身保持有利的竞争力和现金流有什么问题?
如果看完这几条还要来杠,那就请出门左转有多远滚多远。
我说创业者的巨大机会来了,估计还会有人说你想多了吧,明明是凛冬将至,怎么变成了初春降临?且听我娓娓道来,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那时任正非就写过华为的冬天来警告同事,忧患意识是华为生存的基因,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
另外我们来看几组数据,快手今天发文说减少烧钱,国内业务首次季度盈利,京东单季削减营销和行政费用13亿元。上个月字节跳动,CEO梁汝波更新个人OKR。大幅降低2022到2023年的招聘计划,降低组织规模增速并提升组织效率。数据背后传达的信息看明白了吗?
资本无序扩张被监管了,加上增长不再,巨头们都在收缩,那么对应的是不是很多创业者就会减少受到巨头非核心业务冲击的几率?经济发展的规律中,成熟的巨头会更加倾向于迁移到高端市场,这样的市场利润更大。同时他们会放弃低端或者需求不明确的新兴市场,这样低端的价值网络就形成了一个竞争的真空。你再看一看最近的信号,不是确定了创业者的机会大量地出来了吗?
典型的例子就是早年淘宝大力去做天猫,放弃了白牌商家。于是拼多多用拼团砍一刀,通过微信低价的流量,强大的社交关系链快速的崛起,就是一种典型的破坏性创新。
原来的创业者在面临风投的时候都要回答的一个问题,这个方向如果BAT做了你怎么办?以后可能投资人就不会再问了,因为巨头要收缩,大量地放弃这种确定性不高的小蛋糕了,等你把蛋糕做大,巨头想来竞争也不一定打得过你,你再仔细琢磨琢磨是不是这个道理?
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创业者们要找到最小的商业闭环,尽量从一开始就能赚到钱,能找到自己的长板,并能滚动积累你的优势。
另外秋招将至,也要对很多想入行互联网的朋友们讲,这个时候不断地鼓吹,让你们掏钱进大厂的都是把你们当韭菜割,我们可以把眼光放长远一点。不要想着去当螺丝钉,当你盯着大厂的高薪资,那别人就会盯着你的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