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快吃不起鸡蛋了”,这个几乎从来不是问题的问题,开始在都市青年社群中冒出。
每当他们站在超市货架前,琳琅满目的中高端鸡蛋品类功能升级,日趋让人眼花缭乱:轻醇鸡蛋、食溏心蛋、DHA鸡蛋以及兰皇、正大、以及黄天鹅等蛋企正着力打造的“消费新宠”——可生食鸡蛋…….
这些蛋虽然花样频出、聚焦各异,却有一个共通之处:希望能以宣称对人体更有益的功能导向,来说服消费者掏出比大众鸡蛋贵4、5倍的价格购买。换句话说,就是在人们随时可以花5毛钱买一个蛋的情况下,却需要至少花2、3元甚至5元才能买一个蛋吃。
想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执着于这个新赛道的蛋企们势必是相信这样一个逻辑:产品的“高贵化”产生高溢价,(假如可以)稳定下来的高溢价,又将成为抵御“蛋周期”凶险波动的利器。而那些能够实现穿越周期的蛋企,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但他们却面临一个恼人的现实:虽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鸡蛋消费市场,每年要吃掉超4000亿枚鸡蛋,约占全球总量的40%,鸡蛋产业却历经30年发展仍未摆脱“小散乱”格局:鸡蛋主要由中小散户生产、9成通过农贸市场体系交易和消化,从未出现一家市值过百亿的企业……
众多蛋鸡养殖户可以快速抢进抢出、追涨杀跌,让“蛋周期”波动更迅猛、凶险,市场也长期处于“缺标准、少规范”下的混乱。
眼下,这个现实正在“海外通胀四起,国内蛋价欲飞”的刺激下变得愈加严峻。
“蛋周期”催生新赛道
多重因素推动下,国内养殖业正在骤然升温。紧随猪价脚步,蛋价不仅持续高位运行,且很快克服观望情绪摆脱震荡在7、8月间突然爆发一波飙涨。大幅走强下,各路券商、机构也纷纷给下半年鸡蛋价格发出上涨预期。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国内产销市场,蛋价已普遍涨入“5元时代”,部分高价地区,蛋价冲高5.3元/斤。市场供需愈紧之下,中秋国庆前,鸡蛋产销价“破5入6”的预期也日渐强烈。而在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1月,这个价格还在3-4元/斤徘徊。
蛋价不淡定背后是“蛋周期”再显威力。蛋鸡的扩产能快于生猪养殖业,因此“蛋周期”的降临比之“猪周期”常常更为迅猛。2012、2017年出现过的两次“火箭蛋”行情,是许多人记忆犹新的财富美梦(或噩梦)。
2013年10月~2022年8月鸡蛋批发价走势图
今年36个城市鸡蛋零售价走势图
对此,钛媒体APP走访却发现,无论是大型品牌蛋企,还是中小散;无论是坚守普通产品阵地保守养殖户,还是押注产品升级的新锐机构,面对蛋价的显著涨势大多却难言兴奋。
大家既苦于成本水涨船高吞噬利润,也担心功能、品牌升级之路尚在初期,脚跟未稳下是否经得起大起大落的折腾。
在抵御波动和攫取高溢价的双重考量下,押注产品高端化的蛋企开始增加。他们希望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产品迭代,以优质化来进一步获利,继而实现可持续化发展。
沙利文分析报告指出,2021年,中高端鸡蛋仅占中国鸡蛋市场营收总规模约0.5%左右,但这一品类的占比在稳步提升,2019-2021年复合增长率达57%,远高于大众鸡蛋。
与农贸市场的“批发蛋”行情炙热相比,零售市场的蛋也正走向“高贵”,刺激消费市场“高溢价化”,这带动了一批消费新品牌的诞生,或者传统品牌的转型升级。
消费者对鸡蛋这个基础食材的需求也在“升级”:从最基础的营养需求,到关注安全健康、功能化,再到追求鸡蛋的口味。95后年轻人泽一最大的感受便是,挑选鸡蛋品牌时更关注的是口味。
前大型蛋鸡企业市场负责人厉女士告诉钛媒体APP,蛋黄口味是否细腻,蛋白弹性、软硬程度如何,都是消费者更新的诉求点,有品牌蛋企甚至还依据口味推出了麻酱、五香、日式微盐味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