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价为何越来越高?
钛媒体APP走访发现,除了周期性因素,养殖环节是一颗鸡蛋产生溢价的“第一站”。
其中,饲料在一只鸡蛋的养殖成本中占比最高,这个数字基本都能达到60%以上。一只蛋鸡从破壳到开始下蛋一般需要120天(3-4个月),这期间,蛋鸡饲料也决定了蛋的品质。
一家富硒无抗品牌蛋企告诉钛媒体APP:“主打有机、富硒无抗的高品质蛋大多选择在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和中药物质来增强鸡苗免疫力,同时使鸡蛋能够形成更好的蛋黄膜和蛋白浓稠度。有些养殖户为了防范鸡苗疫情风险,甚至会在饲料中大量使用违禁抗生素。但养殖场一旦被检测出违禁抗生素,整个厂都要被封掉。”
黄天鹅蛋鸡饲料配方中,玉米和豆粕占到90%左右,如果用小麦、菜粕、棉粕、肉骨粉等替代掉玉米、豆粕,成本会降低,但口味会大打折扣,变得更腥、蛋黄颜色偏白,还会增加沙门氏菌的污染风险。
对可生食蛋来说,最难的是对整个养殖过程中沙门氏菌的全程控制。沙门氏菌的检测管理及现代化设备是排在黄天鹅饲料支出之后的第二大成本。
黄天鹅所属凤集食品集团战略品牌中心负责人刘勇告诉钛媒体APP,引入祖代鸡苗进行养殖时,黄天鹅的每一代鸡苗都要进行三轮沙门氏菌检测。如果一个批次的鸡苗有阳性,就只能被淘汰掉,这也使一只鸡蛋综合成本变得更高。
![](http://imgq8.q578.com/ef/0904/20b527d00b3d3a8c.jpg)
(图片来源:黄天鹅)
对非笼养鸡蛋来说,贵的原因则多了一项——产蛋率。
“低于85%的产蛋率,我就会考虑淘汰。”在湖南绥阳县养殖着6万只蛋鸡的刘先生告诉钛媒体APP,散养的鸡种通常比笼养的鸡种成本略高,山林占地面积更大,但最影响利润的因素,还是散养的产蛋率远低于笼养。
一只山林散养蛋鸡的一生比笼养蛋鸡更加自由,但一年365天,山林土鸡产蛋数量在150—200之间,而笼养蛋鸡最多可以达到300个。
另一个影响鸡蛋价格的因素是渠道,养殖环节过后,蛋企想要卖出一颗更贵的蛋,最终还要将焦点指向渠道。
一部分企业能够做出自己的鸡蛋品牌自产自销,但更多农户和中小微企业只能卖给经销商和分销商,或者自己做团购私域。而不经过中间商流通的蛋鸡企业,往往会卖出更高的溢价。
对规模笼养企业来说,渠道是必争之地。
绥宁县礼斌种养专业合作社的刘先生,拥有6万只蛋鸡,他告诉钛媒体APP,他的笼养鸡场每天产蛋量达到3万个。6月初,他投入数十万,引入了更贵的鸡种鸡苗和工厂设备,想将富硒无抗作为高品质鸡蛋打出市场,但即将面临“滞销”困境。
“线下依旧是规模量产鸡蛋品牌的重要渠道,三线城市的经销商、商超等渠道对富硒无抗这种高品质蛋的需求没有一二线城市大,电商平台则意味着要多加一层物流成本。”
刘先生的困境也是所有想扩大规模的中小微养殖企业所面临的。渠道争夺,是他们想要做大必须经历的一场战斗。要想在连锁便利店、超市、商场获得“一席之位”,就必须拼真金白银,这样就不一定真的能够赚到钱。
“即便没有供货量的限制,进商超这种渠道你不能断货,供应不上会被罚款、下架。”这就导致了资金不足、产量有限的大小散户和企业都很难进入大的商超,他们就只能卖给经销商。
鸡蛋产品的销售链条长,利润低,是散户和中小规模蛋鸡养殖企业面临的苦衷。这背后也源于,鸡蛋产业链上的利润区,主要分布在流通环节。
“蛋品农资经销及蛋品经销的环节能够共享到45%的利润。”刘先生告诉钛媒体APP,他的笼养鸡蛋成本为6毛8(个),卖给经销商均价仅为8毛,但经销商再向商超渠道销售,价格便会不止翻一倍。
“养蛋人”的迷茫
鸡蛋产业的“高贵化”虽能带来高溢价,但却难以规模化、继而在抵御周期过程中同样力有不逮。从养殖户到消费者,更多的鸡蛋需要经过层层批发商和渠道商。而这种分散的供应和更长的销售链路,对多数像上述刘先生一样的“养蛋人”来说,会被削弱更多的利润。
数据显示,国内鸡蛋赛道市场规模已超3000亿,但没有一家市值超过百亿的蛋鸡养殖企业。从上游蛋鸡制种来看,目前实现全国鸡蛋市场覆盖的龙头企业也仅有北京峪口、晓鸣股份和华裕农科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