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期,很多共享产品都在悄然之间完成了价格的上涨。共享经济行业如何既让消费者消费得起,同时也能让企业以合理水平盈利,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一现象也提醒市场:野蛮扩张、寻求垄断的商业模式很难持续,找出稳健的服务与盈利模式,才是行业发展的正道。
中国商报(记者 蔡佳文)“虽然没充满,但是可算还回去了,不然十块钱可打不住啊。”一路小跑去还共享充电宝的赵女士绝非孤例。最近,各个品牌的共享充电宝不约而同地集体涨价,从每小时1元涨到2元,现在最贵的已经涨到了6元,这让许多人直呼快借不起了。
其实共享经济行业价格上涨的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共享充电宝,像共享单车等共享产品也纷纷加入“涨价大军”,消费者则无奈吐槽“一不小心钱包就被刺一刀”。
共享刺客再出山
共享单车,原本是为解决公交地铁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而今年以来,多家共享单车企业宣布涨价,让消费者感觉越来越“骑不起”了。不少共享单车的起步价已经提高至1元/15分钟了,比坐公交车还贵。另外有网友算了一笔账,对比公交出行,骑16分钟共享单车花费2.5元,比2元钱的公交还要贵。
8月10日,美团单车宣布,单车畅行卡无折扣价将做以下调整:7天卡由10元调整为15元;30天卡由25元调整为35元;90天卡由60元调整为90元,涨幅在40%至50%之间。
其实早在今年3月,小蓝车就调整了收费标准:自3月21日起,小蓝单车起步价由1元/30分钟更改为1元/15分钟,时长费调整为0.5元/15分钟。随后,摩拜单车在上海地区的起步价从1元/15分钟涨到1.5元/15分钟;在广州,哈啰单车骑30分钟要1.5元,比之前的1元上涨了50%……
事实上,这不是共享单车第一次涨价。自2016年兴起以来,6年间共享单车已经历多轮价格调整,从最初2016年补贴大战的0.5元/半小时,到补贴结束后的1元-2元/小时,如今在多数城市,1.5元/30分钟、4.5元/小时渐成普遍现象。对于此次价格上涨,共享单车平台给出的理由是,硬件与运维成本增加,导致终端价格上涨。
相比于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的涨价势头更猛。受访者赵女士表示,以前在北京某商圈租借一个充电宝,使用一个小时也就需要1元,而现在却翻了几倍。另外有网友反映,有些品牌的充电宝收费甚至已经达到8元/小时,还有一些充电宝是以半小时为计费单位的,每24小时10元—30元封顶。
据了解,街电、来电、怪兽充电是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共享充电品牌,这些品牌的外机身上大多不会标明收费标准,大多数用户并不清楚价格变化,只有扫描二维码后才能知道如何收费,不同品牌、不同地段的收费标准也不同。
其实早在2018年,各大品牌共享充电宝就开始陆续调整定价。2019年9月份和2020年11月份,行业又经历两次普遍涨价,共享充电宝租借费一度从每小时1元涨至每小时3元、5元、8元、10元不等。经历过几年的涨价和调整后,共享充电宝使用费用涨幅远超多数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