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打造多元销售渠道,直播催化卡牌市场活跃度
新消费Daily搜索发现,目前,小红书中与“拆卡”有关的笔记超9万+篇,而抖音中,进行24小时“拆卡”直播的账号也不再少数,主播们通过暴躁式拆卡、沉浸式拆卡、悬念式拆卡等方式,打开不同类型、不同IP的卡牌,并借助娱乐化的语言、动作、行为将惊喜效果拉满。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拆卡直播的背后,是利用“情怀+盲盒+收藏”,以视觉化的方式引流,提高买单力、宣传力,就像是传统彩票销售站“台前化”,用娱乐效果帮助卡牌传播。
传统的卡牌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获取IP授权、卡牌游戏开发-中游游戏发行运营-下游销售渠道端,其中销售渠道又可以分为批发商和零售商,包括线下的品牌旗舰店、玩具店、游乐场、学校周边的小店、精品店等,线上的电商平台、品牌小程序、品牌官网等。无疑,新兴的拆卡直播,作为线上流量的引爆区,成了卡牌新的增长渠道。
好玩、好胜、好新的少年们,遇上了神秘性、竞技性、持续更新的卡牌,活跃的市场成了必然的结果。
03
万物皆可“卡牌化”,
卡牌的“下一道光”在哪里?
泡泡玛特的泡泡都要破了,卡牌的“泡泡”还能走多远?
卡牌目前面临的问题并不少。一方面来自消费市场的质疑,作为以未成年人为核心消费者的“娱乐化”产品,其价值和意义体现在哪里?在心智尚未成熟的人群中,盲目攀比、豪掷千金、铺张浪费等问题对他们的价值观是否会有负面的效应?这些是出钱的家长们的疑虑。
此外,有媒体采访相关厂家获悉,如果需求量大,一张卡牌的制作成本最低仅需7分钱,但单张卡牌的售价却达到0.3-0.8元,如果按照0.1元进行计算,每张卡牌收益最低也有2毛钱。这种暴利吸引着大量“山寨品”,不仅对侵犯了版权,而且扰乱了正品市场的有序发展。
同时,市面上出现的“IP乱象”,也威胁着卡牌生意。稍有名气的IP开始盯上“卡牌”这块肥肉,通过营造“定制”“限定”的噱头,让整个市场充斥着“万物皆可卡牌化”的氛围,但卡牌的价值,是稀缺而非规模。
另一方面来自资本市场的质疑。
首先是卡牌业务模式分布,从云涌控股的财报中可以看到,其主要业务包括游戏及收藏品批发、集换式卡牌游戏及相关配件的零售、电子游戏发行三块。但数据显示,云涌控股业务高强度依赖批发业务,即集换式卡牌、游戏机和电子游戏等,占比达到95.4%。
其次是IP受限,当下知名大IP已经被瓜分完毕,那么后续产品创新有来自何方?单纯的系列打造,能否有更体系化的产品支撑?没有IP的卡牌也就没了存在的价值,如何利用好手里的IP也是卡牌需要考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