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于翔演讲全文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样一个盛会,我这次的演讲主题叫《能源危机下的“双碳全景图—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思路就是因为大家会注意到其实从去年开始我们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不仅仅是经济上的问题,还有很多是政治上的、能源上的、安全上的问题。
总书记表示: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三个事相当于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先控制住疫情,疫情控制住了,可以搞经济,经济稳住的前提下,还要想一想未来的发展怎么安全。我们的安全包括: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矿产资源安全,再衍生出来我们的科技自主、金融安全。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现在会面临的一个形势是成本的上升和不经济性,这个可能是一个相对于来说的外生变量,前面老师也讲到了美国搞了一个削减通胀的法案,核心思路是大量的产业链搬回美国,我们都知道全球化带来的结果是低通胀,为什么长期我们能够享受低利率、低通胀的环境,是因为中国为代表的大量亚洲国家承接了大量的制造业,而通过我们劳动人民辛勤的努力把它的成本做低了,如果在中国我投资便宜,非得去美国、去欧洲,必然的结果是成本高。所以,在这种不经济的框架下可能会导致未来中长期全球的逻辑有变化,就是我们可能做事情不是单纯地考虑赚不赚钱,或怎样更赚钱,而是考虑安不安全,发展得对不对。实际上成本的上升是往往难以避免的,这是一切今天讨论的前提。
具体来看几个数据,天然气价格涨很多,欧洲的天然气库存其实并不是很高,意思是它跟往年的高峰比都不算特别高。天然气是欧洲那边包括居民的取暖用电,也包括化工厂等用电,用量都比较大,如果没有特别大的外生变化,这种情况下带来的结果是大概率冬天天然气还是不足的。
就国内来看,今年的情况是缺水,去年是缺煤,好在咱们国家现在依旧是火电为主,所以水电压力大带来的是局部性的缺电。比如四川前段时间缺电,原因在于即使四川内部的火电满负荷运转也不够用,那就上火电,上特高压,这其实是一种解决办法。左下角国内的降水情况,三峡的入库量显示,冬天大概率水还是不够,因为你要抓住这个期间补水,但量不够大。我的标题叫国内能源安全无需多度担忧,因为今年的缺电是由于降雨的问题,而我们的煤炭供需压力相较于去年来说相对较小。不像去年,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一看电厂的库存,当时在7月下降非常多,这个问题一直持续到去年三季节(8、9月),电厂煤炭库存极低,出现了拉闸限电。而今年煤炭相对来说供应压力相对有限,其实今年不用太担心国内的能源安全问题,但问题永远都是要走在前面,我们得提前未雨绸缪,不能等下雨了才想起来买伞。
所以,能源安全我们需要做一些工作。这是我们的双碳转型图,告诉我们的能源要从以化石能源为主逐步转向非化石能源,目前我国最大的肯定是煤炭,其次是石油、天然气,这些都属于既有碳排放,也有安全的问题,这个安全问题其实和双碳并不矛盾。未来风光上量,包括火电、核电、水电等,我们的光伏,尤其海上风电装机量非常大,这是我们取得的非常大的进步。未来我们要逐步压降化石能源,咱们的能源安全其实跟双碳转型并不矛盾,像欧洲说搞双碳,现在重启火电,是不是说双碳和能源安全是矛盾的?其实我觉得应该叫殊途同归,因为可能是一个短期和长期的问题。
怎么进行双碳转型?其实最主要的碳排放就像前面各位老师说的是能源问题,我们现在火电多,主要是烧煤,之前的思路是说我们减少煤炭,增加天然气,因为单位热值天然气碳排放低,但我们缺气,煤多,油少、气也少,转成气本身不安全。除此之外,换成风光,工业过程里其实有很多地方如果能替代的尽量替代,比如短流程炼钢我们用电,电可以用清洁电,中长期来看钢铁还是要用焦煤、焦炭,我们慢慢转型,不要着急。有的可能确实不好弄,比如生产水泥,就得烧石灰石,这个碳短期内解决不了,我们慢慢来。还有些可以解决的,比如说还原剂以前用碳现在用氢,其实是一个正常的工业过程产生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