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汽车耗油本身也很大,转成新能源车用电,这样有助于我们减少碳排放。这些跟能源安全有什么关系?我们的国家煤其实比较多,油和气是比较少的,从能源安全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减少进口依赖,化工的生产是离不开油和气的,所以我们减少的是对油的一种消费,比如汽车。我们如果用电的话,第一,油的依赖减少了,电怎么发,我们可以再看。
我其实觉得双碳转型下,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本身就是在助力我们的能源安全,同时能源转型的技术越来越多,风光发电不稳定,那我用储能,大家说储能的成本高,这是一个经济学逻辑,而不是一个安全的逻辑。经济学逻辑上是说谁便宜,谁的经济效率高用谁,但从未来能源安全角度来看,可能经济性是往后排的,全球的成本都会上升,我们上升还会更少,这可能是未来的一个能源转型的思路。
未来的方向其实有几点。第一点,新能源车。其实中国已经走得非常快了中国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不断抬升。
其实在2020年的时候,渗透率还是个位数状态,到现在已经差不多30%了,其实说明中国现在有一个非常大的底气,就是我们可以大幅地增加新能源车来减少油的消耗,现在只是开始,从保有量来看新能源车还是极低的,一年卖车两三千万辆,保有量有4亿辆。所以,即使现在一年卖600万辆新能源车,保有量还是很低的。再加上人均的汽车渗透率比较低,其实未来我们空间还很大。在这个过程中,它最大的作用其实是降低我们国家对油的诉求。
这是属于既符合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也符合国家产业链安全战略。同时,随着产业化的提升,新能源车本身经济性和使用的舒适性也在提高。
我最近几个月转了好几个省,去了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安徽,我看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当地很多同事朋友都换了国内的新能源车,大家说开起来很好用,其实我们新能源车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政策的逻辑了,已经走向了一个产业成熟的市场化逻辑。在这种框架下,我相信未来我们的渗透率会进一步提升,除此以外国家对新能源车的支持也在一以贯之的延续,包括我们汽车的下乡、渗透率提升,这些都是未来的方向。越是低层级的城市,乃至于县乡,我们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是相对比较低的,很多人说是不是因为我们没钱买车,其实不是的,你想买便宜的有啊!而且对成本敏感型的人来说,用电肯定比用油便宜,所以越是没钱的人越应该多考虑这个问题。商用化的车也应该考虑这个问题,就是你对这个成本越敏感,反而电车的性价比越高。除了传统的纯电以外,插电混动也是一种技术路线,包括未来有可能推荐的氢能源,这些其实都是未来可能的转型方向,这些既符合双碳的要求,也符合我们国家能源安全的要求。
第二点,高耗能行业,其实全中国用能最多的是工业,工业用能比较多的是高耗能行业,比如钢铁、水泥、电解铝等,电解铝已经算是有色品种里耗能大户了,大家开玩笑叫“电老虎”。数据中心,他们也是一个耗电大户。未来其实我们应该逐渐地把这种高耗能的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或者向能源安全、能源清洁的地方转移。电解铝其实已经有了,北铝南移,往水电那边走,往新疆那边走。
能源的转移其实还带来一个效果,可能是国家一直想达到但之前很难实现的,即“共同富裕”,大家可能会说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怎么才能富裕呢?要么人跟着产业走,要么产业往人那儿搬,你的企业发展起来你才有钱。东部沿海城市的企业为什么要往西部搬,就是为了响应你的号召吗?它不赚钱啊!成本高,我不愿意去,现在告诉你如果未来我们高耗能行业这个省可能没指标了,批产能往那边批,这样的话批过去以后,当地的就业、收入、财富水平可能都会有提升,这既是一个能源安全,也是一个共同富裕,它符合我们未来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