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自建生产基地、原料厂、仓储物流基地,蜜雪冰城实现了对核心食材的规模化生产,有效提高了物流运输的效率。同时,随着生产及采购规模的扩大,公司对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也在增强,有效控制了原材料采购成本。
此次走向资本市场,蜜雪冰城也将大部分募资所得用于供应链和仓储物流搭建上。根据招股书,本次IPO,蜜雪冰城计划募集资金约64.96亿元,其中45.37%用于生产建设类项目,重点完善公司自主制造能力,构建更为强大的供应链制造体系,同时16.94%的募集资金将用于仓储物流配套类项目,完善公司多级仓配体系,增强物流仓储能力。
兄弟二人供应链扩店两手抓,高瓴龙珠CPE源峰成功“抢滩”
一家民营企业的底色,往往深受创始人的性格影响。
蜜雪冰城由46岁的张红超、38岁的张红甫两兄弟共同经营,一人管技术和供应链,一人负责营销和经营。
1997年春天,草根出身的哥哥张红超一边读大学,一边在郑州的一个城中村“创业”,开了一家叫做“寒流刨冰”的店。产品定价0.5元-1元,这家店在一天能卖100多元,一个月下来净利润能达1000元。
对于洞察下沉市场,张红超似乎有着一种本能,他做过冷饮,开过餐厅。而几乎所有的店,都开在了城中村,待拆迁的街边,顾客大多是学生、工人群体。这也是他最容易触达、人口基数最大的群体,这也奠定了蜜雪冰城低价走量的路线。
过去的创业经历让张红超在供应链方面颇有心得。过去数年,持续投入超过50亿元自建工厂和物流,让蜜雪冰城成为最早布局供应链的企业,也是行业中为数不多能够实现原材料自给自足的茶饮品牌。
与哥哥张红超从泥土堆里摸索出来的稳重不同,弟弟张红甫则有一颗“上进”的野心。
张红甫负责营销和经营,在他的带领下,蜜雪冰城实现了门店的快速扩张,成为全球首家破万店的茶饮巨头。
兄弟俩截然不同的性格,造就了蜜雪冰城最重要的两项资产:超过2万家的加盟门店,以及几乎完全自给自足的供应链,这也让蜜雪冰城很早就实现了盈利。
与喜茶、奈雪和资本深度绑定不同,成立24年的蜜雪冰城鲜少接受外部投资。天眼查显示,公司在上市前只有一轮Pre-IPO融资,发生在2021年1月,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美团龙珠、CPE源峰、万店盈利,交易金额超20亿人民币。
IPO前,创始人张红超与张红甫两兄弟为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合计直接持有蜜雪冰城85.56%的股份。
外部机构方面,美团龙珠旗下龙珠美城、高瓴资本旗下高瓴蕴祺,分别持有蜜雪冰城4% 股份,CPE源峰旗下的天津磐雪持股2%股份,万店盈利持股0.9%股份等。
商业版图已现,打出“产品+投资+出海”组合拳
蜜雪冰城目前产品主要分三类:现制茶饮、咖啡、现制冰激凌,并分别打造了对应的连锁品牌“蜜雪冰城”、 “幸运咖”和 “极拉图”。
与行业内其他品牌相比,蜜雪冰城的产品有着明显的价格优势,产品均价皆在10元以下。
除了主营业务,蜜雪冰城还做起了投资。
2021年9月13日,蜜雪冰城正式成立雪王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用于投资未上市企业。同年10月,便投资了一个天使轮,对方是一家来自广东的新茶饮品牌“汇茶”。资料显示,汇茶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广东东莞,主打珍珠奶茶,定位中端市场,价格在10元-15元。截至目前,汇茶品牌共开店70余家,主要分布在广东东莞、海南海口、三亚等地。
2022年4月,“雪王”又投资了一家连锁餐饮品牌鸡装箱,主打韩式炸鸡和各类韩餐。根据窄门餐眼的数据显示,鸡装箱炸鸡现有6家门店,但投中网通过地图搜索发现,目前在营的门店仅有3家,分别位于河南省的郑州和南阳两地。
这两次的投资“画风”相似。所选标的主要集中在二线及以下城市,知名度一般,规模也不算大,并且从未对外融资。而且,蜜雪冰城的出手十分强势,两次出手持股比例都不低,汇茶持股19%,鸡装箱持股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