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席加省 资深国资国企研究专家
拥有18年以上的国企改革、管理咨询经验、企业高级管理工作经验,常年活跃在国企改革一线,深度服务客户超过100家,执行咨询项目超过200个
当前,经济下行叠加疫情影响,楼市不再火爆,中国房地产行业已经入冬。对地方政府来说,这绝不是简单的财政收入减少的问题,而是区域经济赖以发展的土地财政事实上已经难以为继,城镇化新动力尚未找到的严峻问题。
分税制改革后,房地产行业成为内需主动力源,依赖于以土地为信用基础和土地出让金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政信模式,地方政府完成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实现了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但随着房地产行业下行,地方政府一方面财政收入大幅下降,另一方面财政支付压力却越来越大,收支缺口越来越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增加,传统的政府融投资模式彻底打破。
对于城投类公司来说,未来虽然可期,但未来并不是坦途,恐怕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未来也将迎来真正的挑战。
土地财政难以为继,这也意味着城投公司的传统发展模式走到了尽头。
城投公司实际上也与土地财政密不可分,依赖土地财政一路发展起来。城投公司依靠土地资源的变现迅速做大资产规模,依靠地方政府的投资获得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委托代建业务,也依靠政府资金解决债务问题。从本质上说,城投公司从资金到项目都依赖地方政府在土地财政下的输血,是政府主导下的“代融资、代投资、代项目管理”发展模式:
第一,从投融资角度讲,城投公司的融资压力和债务风险将越来越大,融资职能将不断强化。以前,财力强的地方政府给城投公司的融资压力小,财力弱的地方政府给城投公司的融资压力大。但未来,几乎所有的地方政府财政都面临收支缺口加大的局面,城投公司将不得不承担更多的城市及产业投资任务,融资压力将剧增,债务风险将进一步增加。
第二,从业务角度讲,城投公司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市场类业务必须要加快发展。传统上城投公司的业务基本来源于地方政府投资的项目或者政府的公共服务支出形成的业务。例如,城投公司的委托代建业务、城市资源服务业务等。但未来,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能力明显受限、公共服务支出也将严格控制,因此,城投公司从地方政府获得的业务增长空间有限甚至会下滑,城投公司的发展将面临巨大的困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城投公司必须要思考如何在未来生存、发展下去,甚至发挥对地方政府更大的作用。
城投公司发展阶段不一样,面对外部环境的策略也必然不一样,不可能纯粹模仿、走别人的路。从实际表现看,有些城投公司已经完成转型升级,成为优秀的国有企业,有些城投公司正处于转型升级期,有些城投公司则还处于前市场化阶段,情况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