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特地为全球富人提供财务解决办法的金融机构,任何一个没有足够资产的用户都不可能在瑞银集团开设账户。
瑞银集团甚至可以为了维护客户的资金安全而向国家的司法部门说“no”,这也是为什么全球顶级富豪有很多人会选择将资金存放在瑞银集团的原因。
由此看来,瑞银集团发布的财富报告往往具有真实性和权威性,而上面提到的《2018年亿万富翁报告》数据中则提到了关于7.8万亿人民币的相关内容。
报告的摘要部分中提到,中国境内的亿万富翁人数已经在2017年达到373人,总财富数值高达1.12万亿美元。如果用当时的相关汇率计算,就可以得到7.8万亿人民币的数据。

可能这是由于瑞银集团发布财富报告的权威性以及瑞士银行在广大投资者心中“保险柜”一般的地位,这个7.8万亿数值不断在人们的口中发酵,再加上一些反华账号的“推波助澜”,变成了如今的谣言。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带来的不仅是信息技术的更迭以及共享信息的便利性,在某种程度上也催生了一些解决起来很有难度的信息问题。
网络谣言止于智者,这话固然没错。但如果有心之人利用了一些权威性机构发布的相关数据作出了错误预判和信息传播,其影响力和破坏力会超乎想象。
尤其是在如今波谲云诡的国际市场中,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力量都是在小心翼翼地行走。

类似于上面“关于中国富豪在瑞士存款近8亿”的谣言虽早已辟谣,但正所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人们很可能因为不能够及时收到辟谣消息而自发的产生很多错误观点,这很可能对于双方国家都造成了影响。
那么排除了这件事与瑞士发表“制裁言论”的关系,一向以”中立国”为荣的瑞士,又为何坚持要掺和到中美事件中来呢?
瑞士立场
说起瑞士中立国的身份,不得不提到它奇特的地理位置。

瑞士东靠奥地利,南邻意大利,西接法国,北连德国,可以说是妥妥的在强国之间的“夹缝”中生存,之所以可以保持几百年内没有战事发生,这得益于瑞士本国全民动员的精神以及“刺猬战略”。
“一只刺猬不去侵犯别人,但如果遭到侵犯就会浑身是刺。”
瑞士武装部队前参谋长曾经发表了这样的讲话。
瑞士本国一直保持着全民动员的民兵制,军队,军队人数至今仍然高达36万。

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被各方确认为永久中立国之后,瑞士也因为这一战略,一直在加紧备战。
有人把当时的瑞士比喻为一块满是洞孔的干酪,就连公路旁伪装的居民小屋实际上都是踏进军事基地的正门口,地下隐蔽工程中常有的各类生活基本设施,可以供居民和军人生活。
虽说是生存之道,但在瑞士看来,他们这是无奈之举。
周围的强大国家比比皆是,若是保持中立态度,对本国也有好处。无论是出于战略平衡还是经济贸易角度考虑,周围的四大国谁也不能轻易拿下瑞士,瑞士的中立地位就此而来。

尤其是在经济贸易方面,自1815年瑞士宣布成为永久中立国之后,由于号称“无论政局如何变动,瑞士都不会冻结和制裁各个国家财产”,瑞士银行赚得可谓是盆满钵满。
可现在的瑞士也正因为这特殊的地位开始“遗忘初心”,在最近的国际形势中,瑞士非常积极地站在了美国方面。
其一反常态的态度,相对于之前的中瑞和平外交来看是自相矛盾的,究其原因在于瑞士经过“俄乌事件”之后,已经彻底走上了美国的贼船。
瑞士自1950年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两国关系的发展趋势似乎一直很平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