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sky在一书中最先对金融脆弱性问题做了比较系统的解释,形成了“金融脆弱性假说”。他对资本主义繁荣和衰退的长期(半个世纪)波动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在延长了的繁荣期中就已播下了金融危机的种子。Minsky 指出,借款公司按其金融状况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抵补性的借款企业。这类企业的预期收入不仅在总量上大于债务额,而且在每一时期内,其预期的收入流也大于到期债务本息。他们在安排借款计划时,使它的现期收入能完全满足现金支付要求。显然,这些公司在金融上是最安全的;第二类是投机性的借款企业。这类企业的预期收入在总量上于债务总额,但在借款后的前一段时间内,预期收入小于到期债务本金。因此,投机类企业存在债务敞口,在前一段时间内,他们为偿还债务,要么重组其债务结构,要么变卖其资产。由于这时的市场条件可能与借款时不同,该企业因此而承担不确定风险。因而也可认为投机性的企业就是那些一期又一期地滚转其债务,或用其债务进行资金再融通的公司。第三类是“庞兹”借款企业。这类企业在金融上是最脆弱的,他们将借款用于投资回收期很长的项目,在短期内没有足够的收入来支付应付的利息,而长期收益也是建立在假想的基础上,预期在将来某个较远的日期有个高利润能偿还其累积的债务。为了支付到期的本息,他们必须采用滚动融资的方式,并且不断地增加借款。这种企业的预计收益是基于那些需要很长酝酿形成时期才能成功的投资。在短期内,它的现期收入甚至不能满足利息支付的要求。在经济出现繁荣形势的诱导和追求更高利润的驱动下,金融机构逐渐地放松了贷款条件,而借款企业受宽松的信贷环境的鼓励,倾向于采取更高的负债比率。越来越多的企业显现出风险较高的两种金融状况,即投机性和庞兹性,而抵补性企业的数量减少。经历了一个长波经济周期的持续繁荣阶段之后,经济形势开始走向反面。此时,经济已为衰退做好准备,任何引起生产企业信贷中断的事件,都将引发生产企业拖欠债务和破产,企业反过来又影响金融部门,导致银行破产。
Minsky认为,有两个主要原因可以解释这种金融体系内在脆弱性特征:一个是代际遗忘解释,指由于上一次金融危机已经过去很久,一些利好事件推动着金融业的繁荣,贷款人对眼下利益的贪欲战胜了对过去危机的恐惧。因为人们认为当前资产价格的上涨趋势将持续下去,于是推动了更多的购买。此外,银行的道德风险将代际遗忘的时间大大缩短。另一个是竞争压力解释,指贷款人出于竞争的压力而做出许多不审慎的贷款决策。在经济高涨期,借款需求巨大,如果个别银行不能提供充足的贷款,它就会失去顾客。很少有银行能承受这种损失,因此每家银行都向其顾客提供大量贷款,而不顾及最终的累积性影响。由于从借款开始高涨到最终的结帐日,期间的间隔可能很长,以至于发放贷款的银行从来不会因为他们自己的行为后果而直接遭受损失。Minsky的这些观点来自Simons,此外还有一位更早期的而且更著名的芝加哥经济学家Veblen。
(二)安全边界说:银行角度
为了更好的解释Minsky的金融内在脆弱性理论,Kregel引用了“安全边界说”。Graham和Dodd认为,利息承诺的收益保障是安全边界的最全面衡量手段。安全边界的作用在于,提供一种保护,以防不测事件使得未来不能有良好记录。对于贷款人和借款人来说,认真的研究预期现金收入说明书和计划投资项目承诺书,是确定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安全边界的关键一环。与借款企业比较,商业银行对整体市场环境和潜在竞争对手更为熟悉。虽然商业银行不缺乏理性,但对未来市场状况的把握仍是不确定的,贷款风险仍然存在。因此,商业银行的信贷决定还主要是遵守所谓的摩根规则,即是否贷款主要看借款人过去的信贷记录,而不用太关注未来预期。但Keynes认为人们极其缺乏决定长期投资项目收益的知识,因此借款人过去的信用记录没有太大意义。他认为商业银行的贷与不贷偏好依照惯例或其他金融机构的普遍看法,以及参照其他银行正在贷什么项目。经济扩张、安全边界与信用记录权重的相互配合,使他们都变得很自信,没有发现信用风险敞口正在扩大,于是产生了金融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