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康正式掌舵后,海天味业开始扩大产能,并对品牌建设和渠道铺设大额投入,这也进一步稳固了它在调味品市场上的地位。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庞康就大手笔投入了3000万元,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生产线,大大提升了海天的生产规模和效率。2003年,庞康决定提升包装生产效率,于是海天又引入了国内首条全自动包装生产线,将海天酱油的包装速度提升到每小时包装24000瓶。
在1999年,海天味业成为了第一个在《新闻联播》整点报时环节打广告的酱油品牌。从公司财报来看,短短5年的时间,海天味业的销售费用从2014年上市之初的10.5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22.36亿元。
在渠道上,海天味业也有一套独有的打法。公司拥有经销商、分销商/联盟商两级架构,通过入驻各地的销售机构与经销商共同对分销商/联盟商进行管理,并且还以在一个区域内设置多个经销商的方式,进行内部“赛马”,提升产品渗透。
截至目前,海天味业的销售网络已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320多个地级市,2000多个县份市场,其产品遍布全国各大连锁超市、各级批发农贸市场、城乡便利店和零售店,并出口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4年,海天味业正式敲钟A股,上市首日,公司市值就达到了497亿元。海天的上市也成为了一场“造富”盛宴,除了庞康外,海天有34位自然人股东在上市当日身家过亿。
据媒体报道,2014-2020年,公司营收年均增速为15.3%,归母净利润年均增速达到21.9%。到了2021年初,海天味业市值巅峰时逼近7000亿元,一度仅次于贵州茅台和五粮液,超过了中石化、万科等一众白马股。
但近年来,海天味业,也有了自己增长的烦恼。
“酱油茅”迎来考验
(图/视觉中国)
“从全年的目标来看,目前确实面临非常大的压力。但对于目标,海天一向是非常严肃的,下半年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不会轻易放弃和放松目标,不会对目标进行调整,公司也在通过各种措施提振员工和经销商信心,保存量,抢增量。”海天味业在近期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35.32亿元,同比增长9.73%;实现归母净利润33.93亿元,同比增长1.21%。报告期内,公司的营业成本和研发费用也均达到了双位数增长,分别同比增长14.58%和15.66%。
虽然海天味业的收入依然在稳步增长,但净利润的增速已经放缓。
海天味业在今年上半年财报中解释称,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疫情影响下,餐饮、旅游等行业遭受冲击,居民消费需求疲软,给调味品市场带来很大挑战。“公司的产品订单出货量放缓,短期承压显著。同时,原本已经高企的成本继续超预期上涨,产品盈利能力被压缩,公司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大。”
实际上,海天味业从去年开始,增长幅度就已经开始受限了。财报显示,2021年,海天味业实现营收250.04亿元,同比增长9.71%;实现归母净利润66.71亿元,同比增长4.18%。这也是公司上市以来,其营收增幅首次下滑至10%以下,海天告别了以往双位数增长的时期。
在去年年初,海天味业曾将收入目标定为264.4亿元,利润目标定为75.6亿元。相比之下,海天味业并没有完成相应的目标,庞康也曾称,2021年是海天味业“极其困难的一年”。
各种原材物料价格上涨,给海天味业带来了挑战。2021年,海天味业的主营产品的毛利率下滑。其中,主产品酱油、调味酱和蚝油的毛利率分别为42.91%、39.52%和34.61%,分别同比下滑4.47%、4.68%和0.75%。2022年上半年,海天味业主营业务毛利率再次下滑,同比减少2.39个百分点至3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