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董鹏
编 辑丨巫燕玲
图 源丨图虫
“淡季不淡,旺季重现。”
以上是中汽协对三季度国内汽车市场产销情况的总结,其中新能源汽车单月销量在8月66.6万辆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到了70.8万辆,产销数据续创历史新高。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的同时,带动着动力电池、材料等多个上游环节的消费需求增长,进而向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景气度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从新能源车产业链龙头企业的三季度业绩预告亦可看出。
以宁德时代为例,其成本端压力得到一定缓解,同时将成本向下游传导的带动下,该公司盈利能力得到快速恢复,三季度单季净利润便达到了83亿元至93亿元。
另一边,包括负极材料的石墨化费用,9月以来也出现明显回落,加之产品价格维持相对高位,该环节盈利能力预计较二季度也会出现一定程度好转。
对此,上海钢联新能源事业部动力电池分析师王学雷指出,“三季度最突出的亮点是动力电池企业毛利率回升,同时拥有资源优势的锂盐生产企业继续保持超高利润率,布局动力电池回收的企业也将从锂资源的提取中获益。”
虽然产业链内部利润会在各环节间流动和重新分配,但是只要需求端延续高增长,整个产业链的利润总量就会相应扩大,可供分配的利润也就越多。
中下游盈利能力快速修复
“盈利增长的原因,除了有销量带动因素外,与去年相比产品价格和利润率也有一定提升,量、价两方面的积极因素皆有。”国内一家头部正极企业人士介绍称。
而与二季度相比,锂盐价格虽然仍然处于高位,但是从当期市场均价和相关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情况来看,其上涨幅度显著减弱。
以上海有色的氢氧化锂现货价格为例,二、三季度市场均价分别为每吨47.27万元、47.46万元,同时钴、镍价格较二季度也出现明显回落,使得三元材料成本压力得到部分缓解。
相比之下,同期磷酸铁锂成本则有所抬升,但是受益于出货量的环比提升,部分行业龙头盈利能力继续保持稳定。
以德方纳米为例,该公司三季度利润在5.1至5.6亿元之间,较二季度利润仍有小幅增长。
德方纳米虽然还无法给出具体利润率及环比变动数据,不过其在公告中也提到了利润增长有“下游需求增长及公司新增产能的释放,公司产品的产销量同比大幅提升”的因素。
再看负极材料环节,此前压制行业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是石墨化加工费。
“成本构成中,石墨化加工费占50%左右,针状焦、煤沥青等原料成本占比30%。”百川盈孚负极行业分析师陆子怡指出,今年6月新投产的石墨化厂家价格开始松动,最近是新厂、老厂都在下调。
她表示,与二季度相比,原料和石墨化加工费均有不同程度回落,“石墨化加工费从每吨2.6万元到3万元,回到2.2万元到2.5万元左右,同时负极产品价格相对坚挺,盈利情况有望好于二季度。”
与此同时,动力电池制造企业三季度盈利能力也在快速修复。
“电池涨价逐渐落地,成本向下游传导顺畅,且受益于部分原材料价格下跌、电池出货量增加,动力电池企业盈利能力显著改善。”王学雷介绍称。
如宁德时代,分季度盈利来看,该公司一、二季度净利润分别为14.93亿元和66.75亿元,到今年三季度再次扩张至88亿元至98亿元。
这也与该公司庞大的市场规模有关,一旦上游成本压力有所缓解,凭借规模优势其盈利数据便会出现非常明显的抬升。
一般来说,成熟行业的利润总量增长有限,且多在产业链内部上、中、下游之间流动,上游赚钱、下游亏钱,或者相反的情况始终存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则不同,需求增量随着渗透率的提高而增加,利润“总盘子”快速提升的趋势仍在延续。
此外,考虑到新能源汽车产品供给的不断丰富,以及补贴政策延续等拉动因素,该产业链仍然是中短期内业绩增长确定性最强的行业之一。
短期估值水平下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