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大财富丨对话中信证券汪浩波:建设财富管理综合服务生态,加速摆脱同质化竞争
第二,打造面向员工的一站式工作平台。持续打造CRM平台、财富管理平台和轻量化员工营销平台等工作平台,为员工提供客户分析、产品分析、客户服务、商机推送、业绩展示、财务规划、资产配置、营销辅助等全方位的赋能,覆盖财富管理各个业务环节。
第三,持续优化面向客户的信e投等客户终端。从交易型APP向综合型财富管理平台转型,以数字化为契机,充分应用智能化金融科技手段,重新定义了资产配置、账户分析、智能投顾、个性化资讯等财富管理相关功能。
坚持模式自我革新
《21世纪》:在你看来,当前券商财富管理发展有哪些难题?
汪浩波:客观来讲,近几年财富管理行业发展速度快,规模增长也比较快,但这并不能掩盖财富管理行业当前面临的瓶颈或难题。
首先,证券公司要充分重视与真正贯彻以投资者为中心的核心经营理念,真正实现居民财富保值增值、增强投资者的获得感。在当前波动市场中,在业绩增长的驱动下,证券公司能否避免重激励、下任务、冲销量等较不理性的行为,考验着证券公司坚守财富管理发展路径、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决心和意志。事实上行业都了解财富管理应当以“客户为中心”,但在经营压力之下,很多机构的行为难免有所偏差,从长期来看,最终的结果一定不会好。
其次,相比银行等金融行业,国内证券行业财富管理发展模式仍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百花齐放的特色化财富管理发展路径,证券公司需要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加速经营模式的革新与升级。在此过程中,证券公司如何在立足本源的同时,以开放的心态,与金融伙伴联手构建财富管理的综合金融生态,满足财富管理客户综合金融服务需求,从证券行业竞争领域跨入整个金融行业的竞合当中,是证券公司要持续思考的重要课题。
《21世纪》:你对行业的发展趋势有哪些展望和期待?
汪浩波:第一,坚持模式自我革新,提升证券公司经营能力。纵观国际成熟发达市场的大型投资银行发展经验,我国证券公司要通过财富管理的革新发展,围绕客户资产提供综合金融产品和服务,获取服务费、管理费等收入,降低对传统佣金收入的依赖,应对行业佣金持续下滑带来的压力,扭转收入受市场涨跌影响大而抗周期能力弱的局面,实现客户规模和收入的稳定持续增长,大幅提升经营多样性与稳定性。更重要的是,通过财富管理的综合服务生态建设,加速摆脱业内同质化竞争,进入与金融机构竞合的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二,构建综合金融服务业态,建设头部旗舰型金融机构。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已经具备成为超大规模金融市场的潜力。未来,我国超大规模金融市场将会进一步发展壮大,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也将进一步强化。资本市场改革进入新周期,为旗舰型证券公司提供发展先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持续加速,注册制、减持新规、优化交易制度、完善金融工具等措施提升了市场活跃度和成熟度,有利于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头部证券公司等市场服务机构做大做强,鼓励规模化发展,打造旗舰型综合性财富管理机构,着力构建财富管理综合金融服务业态。
第三,抓住国际化机遇,打造国际一流财富管理机构。伴随中国资本市场向全面型和制度型开放推进,中资券商国际业务迎来前所未有的繁荣,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国际投资者投进来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在财富管理框架内,围绕境外客户走进来和境内客户走出去,如何形成全球资产配置能力、提升国际竞争优势,这对中国证券公司来说既是新的机遇亦是挑战。财富管理机构要探索建立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全球资产配置和交易服务的全方位财富管理平台,更好地满足客户财富的保值增值及传承等需求。
《21世纪》:2022年市场震荡加剧,你对个人资产配置有何建议?
汪浩波:先阐述一个容易忽略的基础投资理念:个人用于投资的资金要足够稳定,尽可能跨越资产的轮动周期。因为资金可投资时间越长,投资的容错率越高,不至于在资产低估时被动止损退出,能够把握这一点,就可使多数客户的投资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是一定要形成资产配置的理念,不将鸡蛋搁在一个篮子里面,将资金分散投资于房产、黄金、现金管理工具、股票、基金等多类资产,在享受资产增值的同时,能够比较好地抵御细分资产阶段性出现的投资风险,即便遭遇黑天鹅事件,也能游刃有余。不管从大类资产的选择还是基金等具体细分领域的选择来看,策略分散都是一种更优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