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是冤家。
海天味业(SH:603288)出事后,行业洗盘预期一时甚嚣尘上。
小老弟千禾味业(SH:603027)跃跃欲试,被寄予蚕食海天失地的预期。
资本市场显然对这样的故事持开放态度:海天市值劈头盖脸遭遇连续下挫,与之相对的,千禾自9月末便迎来大涨,动态PE已经达到近70倍,而海天跌至50倍左右,二者已不存在估值边界。
图:海天千禾近期走势,红:海天 黄:千禾,来源:Choice金融客户端
后浪的故事大家当然喜闻乐见,但是笔者看来并不乐观:千禾想要通过趁他人之病,打破调味品行业既有的马太效应,存在三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产能规模差距;
渠道差距;
以及缺乏技术壁垒。
01 产能规模差距:短期难以弥补
千禾面对的第一座大山,就是“装备严重不足”。
营收端:海天2021年的营收达到了250.04亿,而千禾仅为19.25亿,不足海天的十分之一;净利润海天达到了66.71亿,千禾仅为2.21亿,接近海天的1/30。
营收差距的背后,是双方产能的巨大差距。
以2021年的数据为例,千禾的实际产量仅为37.13万吨,不足海天的十分之一,设计产能方面千禾55.3万吨,海天460万吨,双方不是一个数量级,哪怕对比中炬高新的产能,千禾味业也不及其一半。
图:上市调味品公司产能数据,来源:企业财报
所以我们看到,这次突发“利好”后,千禾线上线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货。尤其是线下端,根据千禾电话交流透露,缺货比例达到了30%-40%。
“0添加”的爆火福利,千禾只能吞下很小的一部分。舆论优势来得快去得也快,很显然千禾虽然一直致力于“0添加”产品,但是风口来了后,千禾的受力面积并不大,不会像市场想象的那样乘风飞翔。
其次就是不得不谈的规模劣势,产销规模牵一发而动全身,千禾2021年报员工数量为2334人,海天为6678人,人数规模差距三倍,人均应收、净利、产量都是海天更高。综合所得人均投产比(人均营收/人均费用)海天为12.9,而千禾为3.5,差距4倍左右。
图:千禾海天人均数据对比,来源:Choice金融客户端
我们再通过另一项指标来透视千禾的规模劣势:通过海天和千禾2021年财报披露的成本结构中看出,千禾的人工成本和制造成本分摊,远低于规模更大的海天。
千禾2021年生产成本中,17.76%花在了人工和制造费用上,而同期海天仅为10.15%;按照营收计算,千禾成本中人工和制造费用占比达到10.49%,而海天仅为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