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有个纺织厂,雇佣了100名工人。
每名工人月薪30元,但是他的劳动能把50元的棉纱变成150元的棉布,所以他每个月创造的价值是100元。于是,每个月:
100名工人付出了劳动,获得了3000元工资。
纺织厂厂主付出了8000元生产成本(3000元工资和5000元棉纱),获得了一堆棉布(卖出去的话应该是15000元)。
但是,工人只获得了3000元工资,导致纺织厂厂主只卖出去了3000元的棉布,还有价值12000元的棉布积压在仓库里。
棉布必须交易出去才具备商品属性和价值意义,用大白话说,他需要把棉布变成货币,再用货币购买下个月开工需要的棉纱(继续生产),甚至用利润开一个新的纺织厂雇佣更多的工人(扩大再生产)。
但是卖不出去,这些商品无法变成货币资本就什么都没有,反而棉布放个两三年会朽烂。所以纺织厂厂主看着仓库里12000元的棉布,心塞。
【这就是经济危机】
纺织厂厂主觉得没那钱维持工厂运转,但是暂时自己维持生活的钱不缺,于是不干了,宣布停工,100名工人失业。
纺织厂厂主手里抓着棉布,心里嘀咕,我觉得两三年内还是有望把这棉布卖出去的。
(什么?让我把棉布从15元一匹降价到3元一匹让P民们能买得起、买得完?不可能的)
【经济危机的表现1:失业剧增】
【经济危机的表现2:商品大量积压,工厂倒闭】
过了1年多,棉布还是没有卖完,纺织厂厂主非常捉鸡。
于是他和其他几十个纺织厂厂主一起游说议员,议员再在议会里鼓噪,议会通过了对清朝宣战的决议,在印度的一支分舰队把清朝揍了一顿,清朝答应五口通商。关税?什么关税不存在的。
纺织厂厂主高高兴兴地把棉布运去广州卖掉了,终于换回了货币(白银)。
【经济危机的缓解方式1:强行打开外部市场,转移/倾销过剩产品】
过了1年多,棉布还是没有卖完,纺织厂厂主非常捉鸡。
这时候棉布的销量莫名其妙上升了。原来北美突然发现了一个大金矿,几百万人都在那里淘金,老有钱了!
终于有人买棉布了。纺织厂厂主这个月多卖了一千多元,下个月卖了两千多元,渐渐清空了库存,有钱了,工厂也恢复开工了,甚至还有利润琢磨着在北美再开一个纺织厂。
【经济危机的缓解方式2:天降好运,强行续命】
(这是19世纪中后期的真实历史,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尤其是英国和美国,走出经济危机都靠金矿。因为金矿的工人生产出来的“商品”是黄金,不需要再经过售出流程转变成货币,他其实就是货币。)
过了1年多,棉布还是没有卖完,纺织厂厂主非常捉鸡。
过了2年多,棉布还是没有卖完。
该国的殖民地没有金矿。
该国去年想打阿比西尼亚,结果被黑叔叔打回来了。
纺织厂厂主生无可恋,一生气把棉布拉到郊外一把火烧了。纺织厂厂主在烧棉布的时候,正巧看到了出来倒牛奶的奶牛场厂主,两人相视一笑。然后他们一起动手,把在不远处拔枪自杀的钢铁厂厂主埋了。
工人们失业两年了,把最后一件衣服送到当铺换成面包后,默默饿死在街头,教堂的神父收起来埋了。一百多年后教堂拆迁,教堂后面一层叠一层的无主墓地发掘出来,所有教堂的无主尸骨叠在一个很大的地下墓穴中,教会的人一数,啊呀,200万具骷髅,但是19世纪这个城市只有不到200万人口呀。
(推荐旅游景点:巴黎的地下墓穴)
又过了很多年,工人该死的都死了,企业破产的也都破产了,新的企业主诞生,新的工人从儿童长成少年,大家又继续工作了。
【经济危机的缓解方式3:来呀,互相伤害呀!】
时光如梭,纺织厂厂主II世的棉布又积压了。
金矿已经枯竭。
世界的殖民地早已瓜分完毕。但是厂主II世又出钱收买议员在议会鼓噪要发动战争了。
你说奥地利的大公被塞尔维亚的刺客杀了,德国为啥要向英国宣战呢?英国为啥要向德国宣战呢?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