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场 > 理财

新基建的财政力量与风险

常驻编辑 理财 2022-10-16 基建   财政   地方政府   融资   专项   市场主体   力量   风险   领域   项目   政府   市场
XtC拜客生活常识网

政府投资独家受益的想法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理念。改革开放以来,这样的教训已有不少。地方政府自己拥有企业,获利时,利税同时归地方政府,皆大欢喜;亏损时,企业不仅纳税有困难,利润上缴就更不用说了,地方政府常常还要附带承担亏损补贴的连带责任,于是,不少地方政府最终选择不再直接拥有大部分国有企业。结果是,一方面市场活力得到释放,另一方面对于所有企业,政府只管征税就好,省掉很多麻烦,可以更加聚精会神去提供公共产品。XtC拜客生活常识网

短期内,对于有利可图的投资项目,要放手让市场主体参与,不少地方政府难免有不舍得的心理,在现代市场经济观念还不能真正树立起来时,这很正常,但如果可以转变观念,那么弯路可以少走,代价可以少付出。XtC拜客生活常识网

新基建所涉及的领域均与高科技有关。科技创新的具体领域,按部就班的政府行政管理运作方式,是很难做好的,因为其中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既然现实中有众多市场主体愿意参与其中,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企业家精神,释放企业创新的能量。政府参与新基建领域秉承的原则应是,XtC拜客生活常识网

市场愿意做的,政府就不用介入;市场做不好的,政府可以参与,但还是应尽可能让市场来做;政府只做市场做不了的事。XtC拜客生活常识网

一些公共平台建设,如果政府不参与,那么这可能形成垄断,妨碍市场竞争,这应该是财政力量发挥的领域。但是,如果引导得法,多平台建设也可能促进市场竞争,而政府不需要直接投资。为此,XtC拜客生活常识网

要改变过去那种防止“重复建设”的思维,市场力量的“重复建设”恰恰是竞争的体现,新技术创新的机会蕴藏在其中。XtC拜客生活常识网

政府对新基建领域的引导可以是政府资金的注入,但明显地,这样的资金注入与直接投资有千差万别。XtC拜客生活常识网

财政支出不应累积新风险,新基建要换成市场需要的公共产品XtC拜客生活常识网

财政的基建支出要有更好效果,资金就必须真正地花出去。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之后,将大量资金用于土地储备和棚户区改造,这样的做法需要优化。专项融资筹集的资金土地储备化,会强化既有的土地财政模式,但这样的模式正面临房地产市场可持续性的挑战,会让财政风险进一步累积。当然,模式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但是,老路不能一直走下去。棚户区改造和其他安居工程需要推进,但不能简单地复制过去的容易推高房价的房地产开发模式。XtC拜客生活常识网

从防范化解可能的财政风险来看,还是应该将专项债融资与必须由政府推动的建设项目结合起来,集中精力只做政府该做的事。XtC拜客生活常识网

这样的新建设,应该换来新市场经济秩序;这样的新投资,迎来的是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市场秩序;XtC拜客生活常识网

政府所参与的新基建,应该换来的是新基建领域市场不能提供或充分提供的公共产品。XtC拜客生活常识网

总之,新基建中的财政力量只在政府应该发挥作用的领域,财政支出扩张应体现在其他地方,如社会服务等短板领域。XtC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 政治局会议要求全面加强基建
  • 中国股市:低位低估值待爆发的潜力名单(附股)
  • 开盘:A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沪指涨0.07%,汽车股中通客车等
  • 成为国家新基建核心,边缘计算的魅力到底在哪里
  • 午评:A股三大指数冲高回落沪指涨0.52%,国企改革概念大涨
  • 经济为何如此艰难?
  • 盛松成:稳住经济大盘,建议积极财政政策要加快落实
  • 中国再次迎来大基建?稳步发展下,中国经济是否能扭转
  • 汽车你慢慢开
  • 今天关注大消费大基建金融地产光伏新能源半导体医药互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