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联想到这段时间欧洲能源问题的新闻,心想着,这是一个新需求,不能错过,连忙应下。之后,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她先是在自家工厂的6条生产线里分出一条专门生产家用电热毯,又联系了位于中山和东莞的其他工厂,进行合作,共同组成了一条电热毯、发热袜、加热背心和保暖手套的供应链。
一条电热毯39美元,一双发热袜子9.9到19.9美元不等。欧洲客户不懂电热毯的用法,董柒柒还专门录制了讲解视频。有些德国客户反馈,消费者不喜欢铺在床上用电热毯,她们还特意生产了可以盖着的被子式电热毯。
有了经验之后,再跟其他客户订货时,董柒柒都会额外介绍一下自己的新业务,方便客户一条龙打包预订。短短几个月,董柒柒已经拿下了8万件订单。她很开心,今年内销业务不理想,全靠外贸业务推动,“靠着组货能力”,才抓住了今年的机会。遇到大订单时,只要加班费给够,工人们也愿意加班,“15天的时间,就能完成2万件”。
现在,她接下的订单生产时间已经排到了10月底,忙不过来后,不得不宣布,“不再接新订单了”。

2022年10月14日,浙江绍兴,工人们检查电热毯控制器。图 / 中新社记者 项菁摄
史上最“贵”的冬天
来自欧洲的保暖和取暖产品订单不断追加,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家用不起暖气了。
走进荷兰的一家平价商店,Leo感觉自己像回到了老家的集贸市场,眼前是一排排加绒的厚拖鞋,条纹或印着红花的厚睡衣,既亲切,又暖和。他花了50多欧元,给自己从上到下置办了一身行头,又在网上下单了一条电热毯,感觉才算“成功完成了自救”。
他来荷兰3年,跟女友住在60平的公寓里,以往全靠暖气过冬。荷兰冬天的温度与英国、法国类似,大多在0到5摄氏度,偶尔会降温至零下,跟国内上海、杭州的温度差不多,不开暖气,总是会阴冷潮湿。但今年,他感觉再也用不起了。
“不敢开暖气”,是很多欧洲人的想法。受能源危机影响,欧洲的天然气和电力价格接连飙升。荷兰TTF天然气,一直被视为欧洲天然气价格“风向标”,10月初,其报价为169.06欧元/兆瓦时,比一年前涨了近9倍。
电价同样如此。今年8月,法国2023年交付的基本负荷电价达到了1130欧元/兆瓦时,这也是欧洲历史上电价首次超过了1000欧元,同比去年电价涨幅超过10倍。
看着自己手中涨了3倍的账单,Leo欲哭无泪。社交平台上,到处都是晒账单的人:有人难以相信,自己的账单竟然从一季度500欧元,涨到了1000欧元;还有人抱怨,账单从每月100英镑,涨到了320英镑,超过3倍,决定以后全靠“多喝热水”驱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