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许多民众在伦敦市中心抗议,一名居民在镜头前直呼:“2021年4月前,每月是97英镑,现在是每月233英镑。这太贵了,我去哪里弄这么多钱?”
B站up主@棉花糖couple做了一些小实验:在现有的天然气、电力价格下,煮一碗泡面,需要花电费2元钱;洗一次澡,要10元钱;用热水洗一次手,16.5秒的时间,要花费3.3欧分,相当于每分钟0.84元。一笔笔账细算下来,这可能是欧洲有史以来最贵的一个冬天。
进入10月,欧洲的寒气开始袭来。根据许多外国媒体的预估,今年欧洲的冬天可能会成为20年来的最冷冬季。面对天然气、电力的能源账单上的高昂数字,一个可预见的结果是,想要同往年一样舒服地打开暖气,就必将度过一个“钱包出血”的冬天。
有人想改用空调,但发现这也不是个好选择。德国亚马逊上,几款空调的价格已经超过600欧元,安装费更是比买下一个空调的钱还贵,要超过1500欧元,更别提之后的日常维护和电费。
这样一来,保暖和取暖产品成为了最经济实惠的替代品。面对最贵冬季,很多人将目光投向了既省钱、又实用的中国产品,抢电热毯,穿高领毛衣,裹着法兰绒三件套,脚边还要备着小取暖器。
在德国生活了十多年的佟淼,也从国内购买了200多个暖宝宝应对冬季。疫情之后,从事国际转运业务的公司变得更多了,佟淼在国内网购下单,商品被送至转运公司,一系列商品会被拆开、重新装成一个大包裹,再走铁路运到国外的家里,整个流程只需要等待15天到30天。
这样可以帮佟淼省下不少钱,“德国一盒两片装的暖宝宝要5欧元,同样的价格,在国内能买下60片”。
现在,这种转运业务还专门配备了“过冬五件套”,包括电热毯、热泵、热水袋,加热背心和暖脚宝等,甚至有些公司打出了“中国寄英国,仅需58元”的标语。

社交平台有跨境卖家在宣传“取暖神器”。图 / 网络
佟淼一家三口居住在德国一个常住人口只有2万多人的小镇里,月初开始降温,最低温度只有零上两三度,到了11月之后,温度只会更低,跟国内河南省冬天温度差不多,没有暖气会十分难熬。现在,天然气已经涨了4到6倍,不能再随便开了。每当屋里有点冷,开暖气又觉得浪费的时候,她都会拿出暖宝宝贴上。德国丈夫在家里不习惯穿厚衣服,却爱上了暖宝宝。
她没打算买电热毯和热水袋。但她不知道的是,商场里正在经历一轮轮抢购,一条原本售价20欧元的电热毯,已经涨到了50欧元,甚至一度“一毯难求”。有人刷遍了各大电商网站,也没能买到,只能排队等货,跟一千多人一起等上一个月。在法国,热水袋已经开始将内胆水袋和外包装的布袋分开销售,仅仅一个布袋,都要5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