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植物造淀粉可能吗?有戏!9月24日,《科学》在线发表了我国科研人员在淀粉人工合成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性成果。这项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是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为全面呈现这项研究的“...
中国天眼(FAST)又有新发现。基于FAST观测数据,我国天文学家发现了1个尺度大约为200万光年的巨大原子气体系统。这是迄今为止在宇宙中探测到的最大的原子气体系统,该系统比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大20倍。相关研究成果19日在线...
来源:科技日报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美国东北大学科学家主导的国际科研团队发现了一种新形式的高密度硅,并开发出一种新型可扩展的无催化剂蚀刻技术,能将这种硅制成直径为2—5纳米的超窄硅纳米线。这一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
刚刚,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法国科学家阿兰·阿斯佩 (Alain Aspect)、美国科学家约翰·克劳泽 (John Clauser) 、奥地利科学家安东·塞林格 (Anton Zeilinger) 荣膺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为纠缠光子实验、证明违...
来源:科技日报科技日报北京9月22日电 据美国太空网20日报道,26日左右,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将与地球进行59年来“最亲密接触”,从地球上看,届时这颗气态巨行星将位于太阳的另一侧,这就是所谓的木星对冲。美国国家航空航天...
科技日报北京9月19日电 (记者陆成宽)19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获悉,该院研究人员在湖泊水温大范围动态监测与模拟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将遥感技术与数值模拟技术结合,成功重建了青藏高原16...
铌酸锂材料因其优异的电光、声光等特性,被视为下一代光通信网络、微波光子系统和量子信息处理的光子器件的核心材料。14日晚,南京大学教授张勇、肖敏、祝世宁领衔的科研团队刊发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的一篇文章显示,其...
近日,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我国目前正在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重型运载火箭,这些火箭未来将承担起载人登月、火星探测、木星探测和小行星探测等任务。我国正研制承担载人登月任务火箭 据介绍,新一代载人运载火...
8月17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陈万泽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上发表长文,介绍了研究团队在国际首创的活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Live-seq),该技术首次让单细胞进行转录测序后,依...
视觉中国供图视觉中国供图野生菌美味非常,但误采毒菌者有之,加工不当食用中毒者有之。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2010—2020年,我国共发生了10036起蘑菇中毒事件...
...
【来源:安徽省科学技术厅_媒体聚焦】1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陆全明、王荣生研究团队基于地球磁层多尺度卫星原位探测数据,首次发现磁场重联扩散区可演化为湍流态。相关研究结果日前...
(A)“祝融号”着陆点地貌图。(B)“祝融号”巡视路线图。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供图 11日,《科学·进展》发表一项关于火星水活动的重要研究成果。基于祝融号火星车获取的短波红外光谱和导航地形相机数据,我国科研人员在火...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