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每天在阳台晒一会儿太阳,稳定一下情绪,是有好处的。
今年春天,疫情到了紧要关头,市民的日常生活从原来的轨道切换到以家庭为单位的防控。在社区团购、核酸检测、物资发放等防疫细节上,我们逐渐与邻居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王爷爷是一个独居在小区的老人。他七十岁了还精力充沛。他退休前是一名教师,退休后经常去老年大学学习。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好动的老人,在家里被孤立后,却因为不能出门,不会参加接龙而一天比一天抑郁。居委会主任知道我有心理咨询的经验,让我给老人做一些心理咨询。
刚接触王爷爷的时候,他会一次次问我:什么时候解封?为什么又要做核酸?我现在生病了怎么办?我的生活能恢复正常吗?
在隔离期间,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容易感到困惑和不安。病毒带来的恐惧,社交空之间的挤压,信息渠道内容的单一,生活中的种种不便,让他们本已沉重的心情雪上加霜。要引导老年人走出阴霾,首先要帮助他们学会“隔离信息”。建议王爷爷减少负面信息的阅读,不要相信网上流传的小道消息,也不必打开每一个朋友圈、群里转发的所有链接和视频。如果你能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你就不会轻易成为负能量的接受者。如果上网的时候觉得不开心,及时停下来,泡一壶茶,看看窗外的风景,或者和朋友、亲戚、孩子聊聊天,转移注意力。疫情期间,需要每天或隔天与孩子、亲友视频联系。时间不一定长,但对独居老人的心理健康有帮助。老人遇到问题,千万不要一个人扛着。他们可以找亲戚朋友邻居,也可以联系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
建立有序的生活方式也有助于缓解焦虑。我让王爷爷根据自己的情况做一个时间表,贴在家里显眼的位置。其实身心是一体的,我们的情绪会直接受到身体状况的影响。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会让人感到莫名的压抑。不管外面“风吹雨打”,老人都要尽可能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健康的饮食。每天,他们都会去阳台晒一会儿太阳。阳光有利于老人稳定情绪。
另外,我建议王爷爷培养一些爱好。在学习新事物的过程中,人会引起好奇心。当我们把精力投入到兴趣爱好中,就会自动抛弃负面情绪,心态不知不觉就变得积极起来。我给王爷爷带了一盆菜苗和肥料,还附了一张打印好的种植技巧宣传单。每次和王爷爷在网上交流,我都会让他给我看看菜苗,让他讲讲菜苗的栽培。有一天,王爷爷给我发了一张照片。阳台上的蔬菜苗长得很茂盛。王爷爷很甜蜜地说,这个菜是纯有机的,味道很好。比疫情前市场上卖的还嫩。我给你分享一些!
王爷爷也在我的鼓励下报名成为了社区的志愿者。居委会的同志都知道他年纪大,很多老年人能做的简单工作都交给他做。目的是让王爷爷更具体地感受到与社会的联系。王爷爷一天比一天开朗,眼里有了往日的光芒。有一次我在小区碰到他,他主动跟我打招呼,高兴地说:“我今天在群里转发了我们学校发布的疫情期间卫生防护知识,好多人都夸我。”
上海正在逐渐恢复,大家的努力和善意可以化作一束束的光,给独居老人带来正能量。
(杜卓舒)
作者:杜卓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