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天津市妇幼保健院提醒家长,疫情防控期间,孩子在家的时间比较多。保管好这本安全指南,可以防止孩子在家里受到意外伤害。
谨防“祸从口出”[S2/]
吞咽异物是很多幼儿容易发生的意外伤害。儿童节期间,父母经常给他们的孩子买玩具作为礼物。一些年龄较小的孩子因为好奇,会不自觉地把玩具的小零件放进嘴里。所以家长在购买玩具时,一定要看好玩具上标明的适用年龄。一些玩具,如磁球等。,尽量不要给孩子买,以免小异物造成孩子呼吸道堵塞。
另外,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传统,但尽量不要给幼儿吃。如果孩子正在吃这种粘稠的食物,不要让他随意走动,不要和孩子说话,也不要逗孩子,以免异物呛到。
除了玩具和食物,家里的药品和洗涤用品也是吞咽异物的“源头”。现在的一些儿童药,为了儿童的适口性,大多做成果味或者甜味。家长在给孩子喂药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告诉孩子这些药是糖,因为这样很容易误导孩子,导致孩子误食。一些家庭洗涤用品要妥善保管,不要放在饮料瓶里,也不要放在孩子够得着的地方。
一旦孩子喉咙被异物卡住,家长要使用正确的急救方法,即海姆利希急救法。不要用力拍打孩子的背部,这可能会使异物振动到气道更深处,也不要把手伸进孩子的嘴里,尤其是喉咙,这可能会把异物推得更深。
避免从高处坠落空 [/s2/]
在儿童意外伤害中,摔伤和高空摔伤占比较高,这些意外往往发生在一瞬间。孩子好奇心很强,户外的任何声音或变化都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尤其是夏天,气温高的时候,很多家庭都会开窗,小孩子喜欢爬楼梯。家长要安全检查家中环境,避免在窗边放置孩子可以攀爬的桌子和凳子。窗户和室外阳台应安装防护网;把家里防盗纱窗换成带锁的。此外,还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告诫孩子不要爬扶梯,不要在低护栏或窗户处玩耍。
如果孩子在家摔倒,家长不要第一时间赶去接孩子。他们应该首先检查孩子是否有外伤。如果孩子不省人事,他们应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在急救医生的指导下自救,直到急救医生到来。
小心烫伤
日常生活中,热水、热汤、热粥、热油、热牛奶等。导致许多儿童烫伤,以及接触热蒸汽引起的烫伤。除此之外,在家里接触消毒剂和清洁剂也容易造成化学灼伤。
家长要避免和幼儿一起做饭,对大一点的孩子要做好厨房安全教育。当孩子被烧伤烫伤时,家长不要惊慌。他们应该在被送往医院之前采取紧急措施。第一时间用自来水冲洗或浸泡伤口,降低温度,以减轻疼痛,但水流不宜过大,以免触及皮肤,造成二次伤害。如果受伤的皮肤被衣服覆盖,一定要和衣服一起洗,而且一定要用冷水洗20分钟以上。不要用冰块直接冷敷,否则容易导致疼痛加重。不要第一时间脱下粘在身上的衣服。洗完尽量脱,脱的时候不要拖。在医疗过程中,应使用干净无菌的纱布来保护伤口表面免受感染。不要随意涂抹酱油、牙膏、药水等。避免二次伤害。
此外,带有锋利尖端的家用电器,如剪刀、小刀、针等。,应放在带锁的抽屉或儿童不易拿到的地方。豆浆机、榨汁机、绞肉机、面条机、电风扇等家用电器。,成人打开开关后不得离开;如果您需要离开,请先关闭机器电源。家里要常备止血带、创可贴、碘伏、纱布等外伤急救用品。
编辑:王兴
编辑:唐
综合:晚报、Guang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