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武侠小说中,都有克敌制胜的“点穴”之举。虽然夸张,但书中对穴位和经络的描述并非完全虚构。
全身大概有720个穴位,其中有一个很特别。看得见摸得着。本期节目的嘉宾,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程凯博士也可以通过这个穴位的“外观”来判断健康程度。
这个神奇的穴位就是神阙穴,在肚脐上。很多观众觉得,“肚脐只是一只眼睛,怎么会有不一样的样子?”《我是大医生》收集了近百名热心观众的肚脐照片,并将这些照片做成肚脐墙。程凯医生将现场对这些肚脐图片进行肚脐诊断!
专家指出,临床上常见五种脐:圆形脐、椭圆形脐、“一”字形脐、三角形脐、不规则形脐。肚脐的形状会随着年龄、不同体质、健康状况和疾病而变化。其中,圆形和椭圆形脐是相对健康的脐,而其他三个脐代表一些健康风险。
它由多层腹壁肌肉组成,其张力可以调节腹压和内脏节律,使人体新陈代谢正常运行。如果腹壁肌肉松弛,就会出现“一字形”肚脐,这说明人体的消化代谢能力可能存在隐患。
三角肚脐分两种。当肚脐向上延伸,几乎成为一个正三角形时,胃、胆囊、胰腺大多情况不佳。肚脐向下延伸几乎成倒三角形,多见于胃下垂、便秘、代谢性疾病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肚脐眼长也有健康隐患。肚脐眼一离开,大便、粪便就容易在肠道内聚集,说明肠道功能紊乱,消化、吸收、代谢都可能出现问题。胃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能通过脑-肠轴引起抑郁、焦虑等情绪疾病。
对于肚脐的“健康”问题,不用太担心。针对不同的问题,专家给出了调整方法。比如有“I”字形脐纹时,可以在第11肋软骨处寻找章门穴,该穴位于屈肘收腋时肘尖正对的地方。把你的大拇指放在前面的掌门穴上,另外四个手指放在腰的后面。双手坚持3-5分钟。通过夹门,肋软骨弹起,腹压发生变化。
要想促进肠道运动,就需要晃动滑溜溜的肉门。推拉门的穴位位于肚脐上方一指处,手指竖起用力向深处抖动30秒。这个穴位可以刺激肠道,使肠道蠕动。
另外,客串老师还带来了可以调节情绪的三花茶。菊花能清肝明目,玫瑰骨能疏肝解郁,白梅能化痰解毒。每次取3克,用热水浸泡10-15分钟。每天喝两次,有助于调节情绪,提神醒脑。
肚脐健康问题的其他征兆是什么?怎么处理?今晚21:00,锁定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与专家一起解锁肚脐容颜健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