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忍受头痛”。
■余圣远,王晓林,李晨浩
陈晖
头痛是临床神经内科的常见病,仅次于普通感冒。有的同志觉得头疼只是小问题,不去关心或者盲目吃止痛药缓解头疼症状,很容易加重病情。因此,科学地认识和预防头痛是非常必要的。
头痛可分为原发性头痛和继发性头痛。继发性头痛由其他疾病诱发,如颅内肿瘤、脑出血、脑膜炎、颅脑外伤等。这些疾病治愈后,头痛症状会有所缓解。原发性头痛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包括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等。
偏头痛
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很多人认为偏头痛是指头部一侧的疼痛。事实上,大约40%的偏头痛患者都有双侧头痛。偏头痛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活动后易加重,并伴有怕光、怕噪音、恶心或呕吐等症状,每次持续4小时至3天,在安静环境或休息后可缓解。如果偏头痛反复发作,得不到控制,很容易转为慢性偏头痛,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偏头痛可分为先兆偏头痛、先兆偏头痛和慢性偏头痛。如果头痛前有视力或感觉异常,如眼前有闪光或黑斑,头面部有针刺感或麻木,可能是有先兆的偏头痛。先兆持续时间通常小于60分钟,大多发生在头痛前,也可能与头痛同时发生。如果头痛前无视觉异常或感觉异常,可能是无先兆偏头痛。如果偏头痛发作频繁,每月头痛天数超过15天,持续3个月以上,很可能是慢性偏头痛。
偏头痛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内部因素(遗传、肥胖等。)和外界因素(睡眠、心情等。).当上述因素引起脑功能障碍,再加上其他诱发因素,就可能出现偏头痛。诱发因素包括作息紊乱、强烈的声光刺激、食物中的亚硝酸盐等。建议战友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容易偏头痛的同志要尽量少吃奶酪、加工肉类、腌制食品等。同时,规律作息,适当运动,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偏头痛的药物治疗主要分为急性用药和预防性用药。急性期用药是指在偏头痛发作时,及时服药阻止头痛发作。常见的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曲坦类药物和麦角胺类药物。预防性用药是指每天服用药物,以减少头痛的频率和严重程度。适用于头痛发作频繁(≥每月2次)、头痛症状对生活和工作影响严重、急性期用药无效以及偏头痛并发晕厥等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
过量使用止痛药可能导致慢性偏头痛、药物过量头痛和严重的药物依赖。因此,偏头痛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服药,不要自行服药。一般建议一个月使用同类型止痛药不超过10天。
紧张性头痛
I型紧张性头痛约占头痛患者的40%,好发于40 ~ 49岁人群。I型紧张性头痛多为轻中度疼痛,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患者常感到头部发紧、沉重,颈部肌肉僵硬,压迫颈部肌肉疼痛。轻轻揉捏颈部肌肉,感觉舒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头痛症状。每次头痛持续30分钟至7天,很少伴有恶心、呕吐、畏光、怕声音等症状。
ⅰ型紧张性头痛根据其发作频率可分为偶发性紧张性头痛、频发性紧张性头痛和慢性紧张性头痛。平均一个月发作不到一次,是偶发性紧张性头痛;每月发作1天以上15天以下为频繁紧张型头痛;发作每月15天以上,持续3个月以上,为慢性紧张性头痛。
建议紧张性头痛患者一日三餐定时进食,尤其是早餐。多喝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但不能过多;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游泳、慢跑;限制酒精、咖啡因和糖的摄入,避免吸烟。偶发性紧张性头痛和频发性紧张性头痛时,可遵医嘱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慢性紧张性头痛一般建议预防性用药。
丛集性头痛
丛集性头痛少见,患病率为0.12%,患者多为20 ~ 40岁男性。顾名思义,丛集性头痛有丛集现象,即集中在某个季节(一般为春季或秋季),通常持续4 ~ 12周,非丛集期几乎没有头痛。丛集性头痛常发生在每天同一时间,每次持续15 ~ 180分钟。大多数头痛发生在眼眶周围、眼球后面和太阳穴。头痛程度非常严重,常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如结膜充血、流泪、流鼻涕、眼睑下垂和瞳孔收缩)或躁动。丛集性头痛的主要诱发因素是饮酒。此外,服用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熬夜、生活不规律、天气变化、喝浓茶等也可能引起丛集性头痛。一旦确诊为丛集性头痛,建议战友立即去神经内科或疼痛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