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谢“奶奶”了。她为我们做了这么多事情。
“奶奶”知道我家的情况后,主动帮忙联系医院,一路陪着他们...
“奶奶”特别善良,在收容所的时候每天都发信息安慰我。
居民口中的“奶奶”是长寿路街道世纪门社区97号楼的领导蒋宝兰。自小区关闭以来,这位年过六旬的老党员冲在第一线,勇敢地成为一名健康的“守门员”,为邻居尽心尽力,发光发热,在楼里上演了一幕幕温馨时刻。
使命第一,六十岁以上的老党员斗志昂扬
做完核酸赶紧回家,别在外面晃!
你出去干什么?如无特殊情况,请不要出楼。
每天早上,“奶奶”蒋宝兰都会全副武装,准时出现在一楼大厅,关注楼道的卫生状况和快递的拥挤情况。
7号楼每天的第一个快递,是蒋宝兰每天的“必修课”。收货-杀人-配送,如果不是大规模团购,她总是一个人打头阵,为了省一套防护装备。
除了充当上门的“快递员”,姜宝兰还是大楼的“信息通信员”。在疫情被卡住之前,有时候直到半夜才能准确知道第二天的核酸检测安排。
为了让青年志愿者们休息一会儿,姜宝兰提议她和居委会书记一起“放哨”寻找信息。
我经常蹲守到凌晨两三点,为的是第一时间收到消息,布置大楼的核酸检测工作,把第一手的安排通知志愿者。这样大家早上醒来就可以有条不紊的开始工作,提高效率。“这些志愿者大多是年轻人,白天都有自己的工作。只有晚上好好休息,他们才有精力。”姜宝兰解释道。
姜宝兰在分发抗原。
当大楼里出现阳性病例时,核酸检测就变成了挨家挨户取样。考虑到一些孤独的人不会使用核酸密码,甚至没有智能手机,姜宝兰会提前登记人员的信息列表,敲门帮他们预约挂号和核酸检测。耐心的话语和温暖的微笑抚慰和稳定着每一个老人的心。
最忙的日子,姜宝兰一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每当大家担心她病得不能休息的时候,姜宝兰总是摇头说没事。“作为一名老党员,关键时刻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来回奔波,关爱“奶奶”解决居民问题
我妻子突然生病了,我不能起床。你能帮我吗?
一天深夜,蒋宝兰接到一对独居在21楼的老夫妇的求助信息。江宝兰听后二话没说立刻上楼了。怕再出事,她带着爱人一起走了。在三人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将求助者抬了起来。
然而,姜宝兰发现老人体温异常高。一问才知道,老人近三天来忽冷忽热。
姜宝兰一边安抚老人的情绪,一边和居委会沟通,最终决定去附近医院就医。但当他们赶到时,却被告知按照防控要求,需要到四公里外的同济医院咨询治疗,只好拨打120。
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得到了救治,而且是第二天下午。这个老人的女儿远在香港,回不来了。这段时间,姜宝兰一直陪在老人身边。
但新的问题摆在她眼前——因为烧还没退,不能住院。老人也是重病缠身,年纪大了,每天跑来跑去的。于是,姜宝兰联系了20楼的护士长张。张护士长说实话后,积极与离社区较近的人民医院沟通。最后老人成功入院。这下大家悬着的心,彻底放下了。
姜宝兰在帮助老人。
我真的很害怕。我的孩子应该怎么做...
确诊后,住在这栋楼的一位母亲向姜宝兰求助。她的爱人被隔离在外地,母子相继确诊,让母亲措手不及。
降低体温势在必行。20楼的热心大哥得知情况后,送来了退烧的特效药,并送上门。姜宝兰随后详细说明了收容所医院的情况。
他们进入收容所医院后,每天都会在微信上给他们发鼓励的话,他们也会很快回到97号楼这个大家庭,积极配合治疗。“感谢宝蓝的‘奶奶’,在黑暗中给了我们满满的温暖。”
“疫情”没有犹豫,每个人都是对抗疫情的“守门员”
除了和蔼可亲的“奶奶”,世纪之门97号楼还有一群可爱的志愿者。他们一起服务、帮助和管理大楼里的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人。
由于阳性患者陆续出现在楼内,需要实施封闭管理,这无疑给姜宝兰的工作增加了难度。本来楼里还有另外两个楼领导一起行动,但是因为被挡住了,这两个楼领导无法参与其中。重担一下子落在了姜宝兰的肩上,但她坚持下来了,即使女儿劝自己登顶,她也摇头拒绝。